臨繡溪,傍墨池,地處無城繁華地段之軸,根生儒家文化遺址之上,昔日的古黌門包蘊了一所方圓不過37畝的“袖珍學校”無為縣教師進修學校。
1930年,無為縣始辦“義務教育師資養成所”一個班,1946年,又創辦了“無為簡易師范學校”四個班,1951年夏,無為縣人民政府為適應大力發展鄉村小學教育的需要,創辦了“無為鄉村師范學校”,后更名為“安徽省無為初級師范學校”,學生畢業后停辦。
1956年秋,“安徽省無為初級師范學校”重新創辦,校址第一次選定在黌門夫子廟內。黌門即古代學校。這一次的選址,不僅讓古黌門重放異彩,也讓無為的現代師范教育擁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1959年更名為“安徽省無為師范學校”,對巢湖四縣一區招生,1981年被安徽省教育廳確定為省重點師范學校。
校名雖隨著時代的要求多次變更,但古黌門的辦學宗旨從來沒有改變過。她承載了巢湖四縣一區近半個世紀的教育重任,為江淮大地輸送了10000多名基礎教育人才,曾先后涌現了省勞模楊正方、特級體育教師吳忠廉、書畫名家鄭養法、楊尚模、丁學章等黌門精英。
2003年12月,完成了歷史使命的無為師范學校謝幕,成功轉軌為“無為縣教師進修學校”,內設實驗初中。從昔日“無為簡易師范學校”的教職工20余人,到今天“教師進修學校”教職工108人;從當初的簡陋的教學條件,到如今硬件和軟件兩方面的全面建設,現代黌門人始終以“進取、修身、博學、興校”為校訓,凝心聚力,勵精圖治,為古黌門今日的輝煌做著不懈的努力。
今日的教師進修學校新建了教學綜合樓、行政辦公樓、教工宿舍等,總建筑面積達25000平方米;高標準地配置了學術報告廳、多功能廳、微機室、視頻教室、遠程教室、語音實驗室、電子備課室、電子閱覽室和理化生科學實驗室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在全省縣級教師進修學校中率先建立“無為教師教育網”,并配有全套攝、錄、編和地面衛星接收設備,直接在 Internet 上進行視頻教學,實現了“天網、地網、人網”并行。
2005年9月,無為縣教師進修學校一舉通過教育部辦學評估,成為全省2所、全國49所之一的國家示范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受到教育部表彰。2007年,全省師訓科長會議暨全省繼續教育現場會落戶我校,會上全力推廣我校遠程特色培訓經驗。
學校放眼未來,鎖定教師遠程教育,以“無為教師教育網”的遠程教育平臺為依托,創立了“校本+遠程”的培訓新模式。該模式的功能幾乎覆蓋了教師培訓的所有業務。其中遠程教育平臺還為全縣每所中小學校建立了一個網頁,為全縣每位學員創建一個空間,可以同時滿足全縣10000多名各級教師網上在線學習的需要。經過二輪培訓的探索,國家級遠程培訓的實踐和三輪培訓的推廣運用,“校本+遠程”的模式正日趨成熟,她已經為無為縣教師再教育插上了現代化的翅膀。
作為我校繼續教育實驗基地的實驗初中已發展成為擁有18個班、在校生1200多人的中等規模學校,2003年首次參加中考以來,幾乎年年囊括了全縣所有中考綜合評比和學科評比第一,持續不斷地開展全縣規模的觀摩教學和研討活動,并上掛華師大,成為學歷、非學歷培訓點,對全縣的基礎教育發揮著越來越大的示范和輻射作用。
遠山蒼蒼,濡須泱泱,穿越近一個世紀的歲月滄桑,歷經78年風雨的洗禮,無為教師進修學校正攜手一日千里的無為教育,一同邁向燦爛輝煌的明天。
搖籃網全球最大的中文母嬰門戶網站。1998年在美國硅谷創建,1999年12月15日正式上線。十余年專注造就專業品質,是年輕父母汲取專業、權威生養和教育知識的互聯...
廣東省交通運輸技師學院是國家重點技工學校,設置有路橋工程、汽車與工程機械、港航工程、物流與運輸工程、機電工程、現代服務等六大專業群。
北京化工大學創辦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學院,是新中國為“培養尖端科學技術所需求的高級化工人才”而創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優勢...
深圳青年學院奧鵬學習中心,在職專本科報名,遠程教育,**高考,學制短,拿證快,公辦院校,正規可靠,文憑學信網可查 Tel:83119330 QQ:800009...
良師在線學習網站是專注于中小學教育、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等服務的網站,想集在線考試于一體的專業學習平臺。
鍍金池專注IT培訓,專注于為學員們提供IT培訓學校信息、IT培訓課程、知名培訓機構信息等,致力于為學員找到合適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