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院校,位于歷史文化名城河南南陽。南陽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和漢文化的薈萃之地,哺育了張衡、張仲景、諸葛亮、范蠡等歷史文化名人;生產總值居河南省第三位,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
學校前身是1987年5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籌建的南陽大學。1993年1月,原國家教委正式批準,定名為南陽理工學院;原張仲景國醫大學并入。2004年5月,國家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院校,實行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辦學體制。2005年,先于同批升本高校取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被批準為河南省2000年以來升本高校中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教育部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學校。2013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4年,被確定為河南省第二批整體轉型發展試點學校。201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學校以“重點發展工科、積極發展特色學科(專業)、穩步發展基礎學科和人文學科”為指導思想,基本形成以工科為主,兼有理、管、文、經、教育、法、醫、藝術等學科,以本科教育為主,兼有聯合培養研究生、專科和留學生教育,以全日制教育為主,兼有繼續教育的多學科、多層次、開放型辦學格局。現有16個教學院——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電子商務學院)、外國語學院、數理學院、音樂學院、文法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張仲景國醫學院、軟件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教育學院,以及成人教育學院、體育教學部、政治理論教學部,46個本科專業。現有國家級教師教育精品課程資源共享課建設項目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6個,河南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3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6個 ,省級精品課程4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立項建設省高校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
學校占地1760畝,建筑面積58萬平方米;有大型運動場2個,綜合體育館1座,2012年成功承辦第七屆全國農民運動會男籃賽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固定資產總值20770萬元,擁有移動終端自適應處理技術、云計算虛擬化技術等2個河南省工程實驗室,另有河南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南陽市重點實驗室6個,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資金建設實驗室5個。圖書館藏書135萬冊,電子圖書6400GB,擁有大批數字化信息資源,自建了“南工文庫”、“仲景文獻數據庫”、“建筑科學專題庫”等特色數據庫。主干帶寬千兆、出口帶寬2034M的校園網覆蓋全校,局部建設了純IPV6實驗網和IPV4/IPV6雙棧網絡,終端計算機21000余臺。
學校牢固確立人才培養在學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資源配置優先保障人才培養。構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學生就業創業能力,致力于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具有扎實專業基礎、較強實踐創新能力、綜合素質優良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現有普通本專科生和留學生20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779人,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近年第一志愿報考率和新生報到率持續走高,本科二批招生計劃全部第一次投檔完成。2012年,理科、文科分別超出省定分數線21分、13分。2013年,理科、文科分別超出省定分數線26分、17分。2014年,理科、文科分別超出省定分數線32分、20分。
近3年,在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全國大學生“西門子杯”工業自動化挑戰賽、Imagine Cup微軟“創新杯”全球學生大賽、全國大學生先進制圖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亞洲區域賽、“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等賽事中獲全國一等獎18項,二等獎55項,三等獎64項,省級獎勵270項。代表河南高校出征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獲亞洲區銅獎8項;第五、六、七屆河南省ACM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三連冠;第三屆全國軟件專業人才設計與開發大賽,獲全國一等獎,總排名第三,獎牌總數在河南省14所參賽高校中居第一位;兩年一度的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獲全國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全國第七屆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大賽,獲全國特等獎1個,一等獎4個,二等獎3個,并列全國本科組第一;百度首屆全國高校搜索營銷大賽,獲一等獎,總成績全國總排名第二;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總決賽暨第三屆海峽兩岸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總決賽,兩支代表隊分別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
學校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業就業工作,以創新帶動創業、以創業引領就業,力爭畢業生“能就業,會就業,就業好,敢創業”。 啟動實施了“新概念就業基地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固定區域、固定人員、長期經營,建立若干個穩固的網絡化畢業生就業基地,全面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目前已經在上海、天津、南通、東莞等地建成新概念就業基地6個。設有“南陽理工學院校友聯誼總會”,在國內外設有51個校友聯誼分會。支持成功校友注冊成立了河南省高校首家畢業生創新創業促進會,設立校友創新、創業基金200萬元,扶植大學生創新創業。建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園。近5年,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一直處在省內高校前列。2006年、2008年、2012年學校連續三次獲“河南省普通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2011年獲“河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評估優秀單位”。
學校以“高起點、分步走、雙師型、可持續”為師資隊伍建設指導思想,培養與引進相結合、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理論教師與實踐教師相結合、學校教師與企業工程師相結合,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愛崗敬業、業務精湛、治學嚴謹、結構合理、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員工1400余人;專任教師109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42人,博士、碩士學位教師766人。有河南省優秀專家1人,首批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3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17人,南陽市學術技術帶頭人28人,聘請多位兩院院士、知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擁有省級教學團隊2個,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1個,設有“河南省博士后研發基地”。
學校堅持“教學為重,教學與科研并舉,以教學帶動科研、以科研服務教學質量”的理念。鼓勵教師將最新科研成果應用到教學實踐,促進教學內容更新,形成科研與教學的良性互動。近3年立項科研項目412項,其中國家級6項、省部級208項;鑒定各級各類科研項目375項;地廳級以上科研成果獲獎150項;承接橫向課題51項;公開發表論文2600余篇;出版專著、譯著16本,主參編教材100余部。主辦的《南陽理工學院學報》國內外公開發行,影響力不斷提高。
學校以“學研產相結合”為發展方向,主動適應地方需要,大力開展校企、校地合作,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撐。設有河南省制造業信息化服務中心、張仲景國醫研究院、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建筑設計研究院、應用數學研究所、結構仿真與設計研究所和光電技術研究所。為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水平,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融合政府、產業、高校三方力量,成立了南陽協同創新研究院。圍繞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生態環境和水資源保護及經濟可持續發展,建立南陽高校第一個院士工作站——河南省水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院士工作站。與河南陸德公司聯合開發的“產品圖紙自動審核及智能拼圖軟件”獲第四屆河南省青年創新軟件設計大賽金獎,是該獎項設立以來河南省地方高校第一次獲金獎。2011年啟動實施校企合作“星月計劃”。與美國通用電氣、德國博世等共建多個實驗室,與長城計算機共建中國高校首個校企共建的“云計算實驗室”,開辦九州通班、宇通班、理光班、二機國貿班等多個校企聯合班。2012年,學校獲“中原經濟區建設最佳服務高校”稱號。
學校秉承“厚德、博學、求真、至善”的南工校訓,弘揚“不甘示弱”的南工精神,以“以人為本,全人教育、崇德尚術,通識專才,服務社會”為辦學理念,植根南陽、立足河南、面向全國,致力于建設在全國同類高校中辦學特色鮮明、學科專業優勢突出、綜合實力較強的高水平應用型理工大學。
無錫新東方學校是無錫當地最著名的培訓機構,專業提供無錫思雅培訓、SAT培訓、無錫高考輔導、復習考研培訓、無錫英語培訓等教育培訓服務。
福建開放大學前身是福建廣播電視大學,于2020年12月正式更名,學校開設教育學、經濟學、文學、法學、理學等學科門類190多個專業。
長江大學文學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36年的湖北省第四區簡易師范學校師范科。湖北省第四區簡易師范學校是在中共中央長江局董必武同志的指示下,由我黨領導的一所培養抗日干...
寫手網是一家專業提供各類原創文章代寫軟文發布服務的平臺,專業的協作團隊提供高質量原創文章內容。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學院,建于1978年,現有14個二級學院,53個全日制本科專業以及1個碩士專業學位點,并且被專家評委舍得“下真功夫”的大學。
安徽省肥東第一中學位于“吳楚要沖,包公故里”之稱的肥東縣城,學校創辦于1956年,現有84個高中教學班,學生5000多人,在職教職工205人,聘用教師60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