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干部學院系中共江西省委組織部直屬事業單位。下屬的井岡山黨員干部培訓中心成立于1995年,成立之初即被中組部確定為“中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面向全國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與現代管理培訓。2010年11月,正式成立江西干部學院。
學院位于江西省井岡山市茨坪風景區內,占地33.14畝、建筑總面積15605.3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面積4000平方米?,F有學員宿舍190間,床位389個。各類教室共計17個,其中省內一流的大型投影幕墻多功能教室1個,可容納學員220人;可容納140人的大型多媒體教室2個,其它各類中小型多媒體教室14個;圖書室、健身房、小超市、舞廳各1個。
學院整合井岡山培訓資源,與井岡山20余家培訓中心(賓館)合作,可同時容納兩千學員培訓。2012年學院培訓最高峰時,一天21個培訓班同時運轉,學員上千人分布在10家賓館。
與傳統意義的教師相比,在紅色培訓中,教師不僅是教學內容的提供者,還是學員學習進程中的參與者、陪伴者與服務者。結合學院的實際情況,學院力求從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兩個主體構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1)專職教師隊伍建設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150人,其中教務、教學人員50人(教務人員5人,專職授課教師10人,帶班教學助理35人),教學保障人員100人。
(2)兼職教師隊伍建設
學院聘請原中組部培訓中心主任姚雪為高級顧問、特聘教授。學院聘請了一批專業造詣深、授課效果好、特別受學員歡迎的國內一流專家、教授作為學院兼職教師。目前學院已開設了《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井岡山斗爭與井岡山精神》、《毛澤東與調查研究》、《關注我們的學習》、《領導干部內心成長》、《領導干部禮儀修養》等40余堂專題教學課程。
2009年4月,學院與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井岡紅軍人物研究分會(原北京井岡兒女聯誼會)合作,開始組建“江西干部學院紅軍后代授課團”、“將軍授課團”。三年多來,已經有60余位在井岡山戰斗過的紅軍的后代從北京、上海、廣東等地來到學院擔任教員,累計有500余人次上井岡山授課,共計1335天,人均在井岡山工作15天。紅軍后代授課團先后開發參與了《井岡山精神代代傳》互動訪談式教學課程、《追憶前輩的人生坐標》紅色故事會課程、《黃洋界保衛戰》、《三灣改編》現場教學等課程,其中紅色故事會2010年8月試講至2014年3月,共授課594堂,共957個培訓班,培訓學員80984人。
2012年1月,民政部正式批準成立以學院紅軍后代授課團為主體的“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井岡紅軍人物研究分會”,陳毅之子陳昊蘇擔任會長,金一南等一批國內頂尖級的黨史軍史專家擔任顧問。
學員來自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40多個國家部委機關、中央企業和解放軍部隊。培訓班學員類型以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為主體。學院還承辦了部分新生代企業家培訓班,10至15歲的小學生、中學生培訓班,17至22歲的大學生培訓班及少量的藏傳佛教、南傳佛教高級學銜獲得者培訓班、伊斯蘭教教徒培訓班。
2008年以來,學院圍繞“井岡山精神代代傳”這一核心命題,本著傳播知識、增強能力、提高素質、觸及靈魂、增強黨性的思路,在試驗探索的基礎上,學院確立了“教育別人先改變自己、歷練自己再精煉課程;陪伴學員心路歷程、促進學員內心成長;立足真實、追求精細”等三大培訓理念。
學院大膽創新干部培訓方式,在培訓中靈活運用互動教學、紅色拓展訓練、紅色故事會、激情教學、案例教學、專題教學、體驗式教學、音像教學、紅歌會等多種教學形式。
學院成功研發了四大品牌課程:“井岡山精神代代傳”互動訪談式教學課程、“追憶前輩的人生坐標”紅色故事會、“紅色拓展訓練”體驗式教學課程、“井岡山斗爭中的管理之道”系列案例教學課程。構建了革命歷史傳統課程模塊、理想信念課程模塊、宏觀形勢分析模塊、領導管理課程模塊與生態體驗課程模塊等五大課程模塊體系。
井岡山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學院緊緊圍繞挖掘紅色文化基因,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集中力量開發了《論道井岡》、《歌聲中的紅色記憶》等課程。圍繞井岡山的革命斗爭歷史,通過橫向縱向比較,從歷史的橫切面探究井岡山道路的必然性和正確性,將其放在整個中國近現代史的歷史文化背景中去研究,通過時代對比、歷史人物對比,梳理出更為清晰的中國歷史和中國革命的發展脈絡;從世界歷史和文化發展的視角去探究中國革命勝利的規律,讓學員從歷史中了解規律,從文化中了解政治,不斷增加革命政治理論教育的深度和廣度。
培訓中,學院從學員實際出發,不拘一格,靈活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墩摰谰畬氛n程改變了以往一位專家講述的傳統模式,而是以多位學者、專家坐而論道的形式,在觀點基本一致的前提下,進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歌聲中的紅色記憶》則采用表演、互動等形式增強學員的參與度,學員在藝術的欣賞、課程參與過程中充分感受紅色文化。學院通過多媒體教育手段,充分利用現有設備、設施、本土資源,用紀錄片、藝術片以及對話互動的形式開展教學,將政治理論以藝術的表現形式呈現在學員面前,讓課堂效果更加“有聲有色”,改變了過去“一人講、大家聽”,“只有‘聽’、沒有‘看’”的教育模式,將課程變成了聲、光、電、樂的結合體。
目前學院正在整合興國、安源、三灣、瑞金等地的紅色培訓資源,籌建分院移植推廣“井岡山教育”紅色培訓模式。
學院培訓模式得到王岐山、馬凱、李源潮、汪洋、沈躍躍、李長春等領導同志的肯定。
2011年7月11日,李源潮同志批示:江西干部學院的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培訓工作做得很好,希望有更多的黨員干部接受“井岡山教育”。
學院精品課程—“井岡山精神代代傳”互動訪談式教學課程、“追憶前輩的人生坐標”紅色故事會課程成為井岡山培訓必修課,課程應邀走進中央組織部機關、國家信訪局、國家行政學院、全國組織干部學院、全國公安警衛部隊、解放軍裝備學院等單位,課程真實生動、感人肺腑,引起強烈反響,受到一致歡迎和好評。
2013年7月24日至26日,學院受國務院辦公廳邀請以“弘揚井岡精神·踐行群眾路線”為題,作了“尋根”、“坐標”、“傳承”3場報告,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國務院秘書長楊晶率領全體機關干部聽取了報告。
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社、光明日報等30余家主流媒體曾數十次采訪報道學院紅色培訓模式。
學院先后被確定為中組部“中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上海市青年干部鍛煉基地”、“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黨員干部革命傳統教育培訓基地”、“中央黨校解放軍總裝備部分部班現地教學基地”、“北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學習實踐基地”等。
東林書院由北宋知名學者楊時創建于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為宋明時期我國江南地區的理學傳播中心和著名書院,更因明末東林黨事件聞名遐邇。
現代語文網專業為你提供有關文學研究、教學研究、國外文學、古代文學、現代文學、舞臺藝術等全面的信息,為廣大文學愛好者提供一個學術交流與展示研究成果的平臺。
哈爾濱工業大學創建于1920年,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是國家首批“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之一。哈工大堅持立足航天、服務國防,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
湖北中醫藥大學創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醫進修學校,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醫藥本科院校,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合格評估優秀學校。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創辦于2003年,校區占地2726畝,學院的辦學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建校至今培育了海量優秀人才。
曬曬紙藝網收集了各類折紙、創意思手工制作、剪紙教程、紙模型下載及中外紙藝作品展示,是紙藝及手工制作愛好者的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