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區是天津市中心市區之一,位于天津市東部。河東區是是市區連接濱海新區的前沿,是實現天津市經濟中心戰略東移的要地。自金代天津設“直沽寨”至今,河東區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河東區下設12個街道,占地40平方公里,總人口860852人(2010年)。
河東是天津的發祥地之一,故有“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衛”之說。元代初年在此興建的天妃宮,不僅是天津最早的寺廟建筑,也是中國北方歷史悠久的天妃廟宇,被稱為“元代第一廟”與“開沽(直沽、天津)媽祖”。
金代天津設“直沽寨”,河東區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河東區歷史上伴隨漕運、南北貿易而出現、而發展。河東區是南糧北運的終點,歷史上曾給天津帶來了經濟繁榮和產業的發展。河東區是天津的發祥地之一,元代初年在此興建的天妃宮,是天津最早的寺廟建筑,也是中國北方歷史悠久的天妃廟宇,它是元朝規格最高、影響最大、受祭次數最多的天妃宮,被譽為“元代第一廟”。天妃宮成為天津城市形成與發展的歷史見證。
河東區屬于暖溫半濕潤大陸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風,干旱少雨;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氣爽,冷暖適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年平均氣溫在11.9℃~12.9℃,1月最冷,平均氣溫在-3℃~-5℃;7月最熱,平均氣溫在26~27攝氏度。季風盛行,冬、春季風速最大,夏、秋季風速最小。年平均風速為2~4米/秒,多為西南風。平均無霜期為196~246天,最長無霜期為267天,最短無霜期為171天。全區年平均降水量為520~660毫米,降水日數為63~70天。日照時間較長,年日照時數為2500~2900小時。
2007年,河東區生產總值實現75.5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2.86%。全區第二產業完成13.93億元,占全區生產總值總量的18.45%;第三產業完成61.57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總量的81.55%。
河東區境的文化底蘊深厚。元、明時期就有文人墨客吟詠區境的詩文,民間花會藝術門類繁多。清代和民國時期,戲曲、書法、曲藝等藝術先后興起。“老地道外”成為各類藝人展示才華的集中地,既孕育了眾多藝術名家,又培養提高了群眾的鑒賞力。
新中國建立后,群眾性的文學創作和戲曲、曲藝、音樂、舞蹈、攝影、書法、美術和民間藝術等文藝活動日趨活躍。80年代,河東區首創了以家庭為單位的“家庭文化系列活動”,并逐年賦予新的內涵。在群眾文化活動實踐中,全區形成了10條群眾文化網絡。
鹽城市衛生局的主要工作職責。負責協調機關政務工作和綜合性文稿的草擬,承辦各種會議會務和電文處理、秘書事務、機要保密、新聞宣傳、政務信息、保衛、行政后勤等工作。
吉林省公安廳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下設主管全省公安工作的職能部門,公安廳受省政府、公安部的雙重領導。各市、縣(縣級市、區)設有公安局(分局),在鎮、鄉、街道設派出所。...
甘肅政法學院位于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其前身是1956年創建的甘肅省政法干部學校,1984年更名為甘肅政法學院,是甘肅省屬的唯一一所政法公安類普通高等院校。
南平市政府網專注于發布南平要聞、政策文件、省政府信息、辦事服務、互動交流等欄目內容。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主要履行法律監督職能,對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負責并報告工作,同時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
中國教師資格網,縣級以上(包括縣級)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教師資格條例》規定權限負責本地教師資格認定和管理的組織、指導、監督和實施工作。依法受理教師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