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來古稱葵陽,地理坐標為北緯23°07‘東經116°29’。位于廣東省東南沿海潮汕地區南部,東臨汕頭市潮南區,西接汕尾市陸豐,北鄰普寧,南瀕南海。
惠來陸地面積125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7689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09.5公里,至2014年現轄14個鎮 ,包括大南山華僑管理區、惠來沿海經濟開發試驗區。置縣于明嘉靖三年,距今已有490年左右。旅居港澳臺和海外僑胞20多萬人,是廣東省著名僑鄉。
惠來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毗鄰港澳,介于深圳與汕頭兩個經濟特區之間。廈深高鐵、深汕高速、普惠高速、揭惠高速公路等多條高速通道貫穿其境內,到達潮汕國際機場和高鐵中心站潮汕站僅需不到一小時,和并擁有對外開放的窗口神泉港,具備建設30萬噸級碼頭天然深水良港、超大型工業裝備基地和承載巨大經濟實體的能力與優越條件。隨著中石油2000萬噸煉油項目在惠來開工建設,惠來繼而成為廣東四大能源產業基地之一。
惠來縣地處廣東省東南沿海,東連汕頭市,西接汕尾市,南瀕南中國海,北接揭陽市。地理坐標為北緯23°07‘東經116°29’。
惠來縣背山面海,地勢北高南低,傾斜度較大,屬海濱丘陵地形。截止到1987年,惠來縣北部山地、丘陵地面積101.55萬畝,占總面積54%,主脈大南山橫貫縣境北部,最高峰犁頭山東海拔822.7米;中南部多為平原、階地,面積46.05萬畝,占24.5%;沿海沙灘和塭地,面積21.8萬畝,占11.6%;還有河流、水域等。
惠來全境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高溫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21.9℃,最熱月份為7月,最冷月份為1月。境內雨量充沛,年降水量達1800毫米左右,但往往分布不均,每年5月至8月為多雨期,占全年降水總量的80%以上,常在春夏之交發生洪澇。時有臺風和冷空氣襲擊,嚴重影響農業生產。
惠來縣內大小河流18條,總長273公里,主要河流龍江,全長88公里,發源于普寧的南山凹,經陸豐流入葵潭、隆江,從神泉港出海。天然湖泊有獅石湖、仕兜湖、西塘池。境內有地表水23.38億立方米,水質優良;淺層地下水年均徑流量約0.95億立方米;枯水年可利用水量3.01億立方米。
惠來縣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20多種,其中花崗巖總儲量1500萬立方米,高嶺土總儲量5000萬噸,稀有金屬鋯英石儲量1.2萬噸。
惠來縣水力、風力資源豐富。截止到2008年,全縣有水庫,山塘200多座,總庫容量近4億立方米,蘊藏發電能力達5.29萬千瓦,有水力發電站48座,總裝機容量1.28萬千瓦。全縣可建風電場面積30平方公里,被定為“國家乘風計劃”的海灣石風電場首期工程2000年投產以來取得較好效益。
野生動物有山羊、野豬、穿山甲、果子貍、鷓鴣等,還有金甲蛇、銀甲蛇、眼鏡蛇等多種蛇類。
魚類資源有龍蝦、魷魚、烏賊、對蝦、海膽、石斑魚、膏蟹等680多種,還有名貴的貝殼類紅卵、鮑魚、日月蠔、角螺、紅螺、西施舌等。
1987年,惠來縣總人口120多萬。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數據,惠來縣總人口961658人,其中:惠城鎮115033人、華湖鎮56075人、仙庵鎮72274人、靖海鎮64137人、周田鎮65582人、前詹鎮43938人、神泉鎮70110人、東隴鎮73523人、岐石鎮48583人、隆江鎮99244人、溪西鎮45636人、鰲江鎮38461人、東港鎮25384人、葵潭鎮75063人、南海鄉13965人、青山鄉10494人、河林鄉17255人、東埔農場虛擬鎮9654人、葵潭農場虛擬鎮4325人、大南山華僑管理區虛擬鎮12303人、青坑林場虛擬鄉619人。
-
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于1993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面積為9.98平方公里,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擴充至23.6平方公里。
長沙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是根據根據國務院《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湘政辦函[2002]173號文件精神,更名為長沙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為市人民政府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