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慈溪的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地向前發展,教育事業也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就。1994年慈溪市成為全國首批教育"兩基"縣(市),1999年成為寧波市教育"兩高"縣(市)和浙江省首批教育強市,并被列為省實施素質教育實驗縣(市),2002年被列入省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2003年初全市20個鎮(街道)全部通過省教育強鎮驗收,成為全省第一個"創強滿堂紅"的縣(市)。2004年,被列為首批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2009年,被命名為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2010、2011年,我市連續兩年被列為全國唯一授牌的“全國城鄉社區數字化學習示范基地”。2012年我市被中國成人教育協會社區教育專業委員會評為“全國社區教育數字化先行區”。2013年我市全面啟動創建省教育現代化市與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市。2014年,我市被評為第三批全國社區教育示范區、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市和寧波市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先進縣(市、區),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市評估,以全省排名第一的成績入圍全國農村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示范縣創建名單。2015年初順利通過省教育基本現代化市評估。掃盲教育、幼兒教育、特殊教育、學校體育、高教自考、校園及周邊環境治理、農村成教工作等被評為全國先進。
教育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全市高標準普及學前三年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99.82%,義務教育入學率100%,鞏固率99.99%,三殘兒童少年入學率100%,高中段教育毛入學率99.12%。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率100%。普職比達到1:1。2014年,全市義務段學校11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普通高中學校15所,中等職業學校5所,成人文化學校18所,幼兒園249所,全日制在校(園)學生(幼兒)共計190244人,在編教職工9460人。
辦學體制改革步伐加快。多年來,我市通過努力探索多元化辦學的路子,社會力量辦學的數量和規模有了較大的增加和擴大。我市共有各類民辦教育機構380余家,在校(園)學生達7.67萬人,民間資本累計投資教育12.9億元。通過規范流動人口子女學校辦學行為,建立流動人口子女學校投入保障機制,公辦學校大量接納民工子女入學,民工子女就學難問題得到基本解決。此外,建起全市貧困生檔案,成立學生資助中心和市支持性教育資源中心,設立全省首個民工子女助學底金,使我市學生不因貧殘失學、輟學。理順我市職業教育辦學體制,完成全市職業教育布局調整,開展職業教育專業結構調整,2008—2014年,我市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累計獲得42金34銀20銅的優異成績,位居全國同類地區前茅。開通全國首家“市民學分銀行”,實現社區教育全覆蓋目標,形成大職教體系,市教育局被教育部認定為新型農民培訓工作聯系點。2002年上半年組建了市教育發展公司,進行投融資體制改革,有效地整合和擴大了現有教育資源。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廣泛受到認可,積極探索實施九年一貫制辦學模式。
學校布局日趨合理。幾年來我市堅持走內涵發展為主的道路,結合破舊校舍改造、示范學校工程、創建教育強市、標準化學校建設、校安工程等工作,大幅度調整學校布局。2008年起我市開始教育集團化辦學探索,先后創新建立了“緊密型”、“松散型”、“聯盟型”三種集團化辦學模式的7個義務段教育集團,其中城區5個,鄉鎮2個。城鄉教育共同體是我市繼實施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之后,推進城鄉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進行的又一創新工程。我市先后成立了由幼兒園、小學、初中等14所城鄉學校(幼兒園)組成的7個城鄉教育共同體,促進了我市更大區域范圍教育結構的優化和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
辦學條件顯著改善。2003年1月起實行全市中小學教師工資統發。2004年9月,義務教育段公辦學校全面推行“一費制”。2007年,市政府出臺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辦法,2009年實施義務段學校績效工資制度,對農村學校教師實行生活補貼。2008年獲“浙江省規范教育收費示范縣(市、區)”稱號。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以建設“三通兩平臺”為核心,以制度建設、技術培訓為保障,以服務教育教學、深化裝備應用,提升教師應用能力為宗旨,持續加大信息化裝備投入,積極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書香校園工程”、市教育信息化達標鎮(街道)創建工程和“數字化校園”建設工程。2005年初啟動“多媒體進教室”工程。率先在寧波市實現獨立光纖框架的高標準中小學“校校通”工程,所有中小學校建立校園網。開通全省第一個縣(市)級中小學教學資源平臺。我市還在寧波市教育系統率先實現公文電子化發布,慈溪教育網被列入寧波市首批公共服務領域信息化試點單位、省首屆最佳教育網站、全國首屆教育門戶網站評比“縣級五十佳網站”。全市教育信息化裝備總值達3.6億元,教育信息化建設年生均經費投入276元,全市所有鎮(街道)被創建為“慈溪市現代教育裝備達標鎮(街道)”、“慈溪市現代教育裝備示范鎮(街道)”,“慈溪市教育信息化達標鎮”。全市有“寧波市數字化校園”101所、“慈溪市數字化達標學校”116所,“慈溪市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實驗室示范學校”52所,“慈溪市中小學標準化圖書館建設學校”16所。
素質教育穩步推進。我市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目標,以爭創文明學校、示范學校為載體,以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為抓手,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為動力,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督導評價、規范管理為手段,以創建特色學校、發展個性特長為突破口,素質教育取得了顯著成績,一大批有特色的學校紛紛涌現。2005年初啟動農村初中質量振興計劃。2013年市政府出臺《關于全面推進中小學校素質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質量實施意見》。在全省率先引入第三方對全市所有義務段學校進行“素質教育星級學校評估”。2014年完成首輪評估,取得社會各界高度認可。小學輕負優質教學、初中振興均衡行動成效顯現,學校文化建設精彩紛呈,2014年全省校園文化建設現場會在我市召開。
目前,全市大多數學校分別確立了教育、教科研、校園文化、珠心算、計算機、勞動技術、藝術、體育等特色項目,為省首批中小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工程示范區。大課間活動在全市義務段學校全面推行。依托寧波大橋生態農莊建設的中小學素質教育實踐基地,開全省以民營企業為投資主體、政府適當補助建設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先河。全市各校均確立了適合本校實際的德育工作研究課題,配備了法制副校長。
教科研工作結碩果。全市已形成市、鎮(街道)、校三級教科研管理網絡。慈溪中學、實驗幼兒園被評為全省“科研興校200強”。珠心算教學、賢江精神與特色教育、宗漢借鑒多元智能理論、坎墩勝山發達地區鄉鎮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幼兒區域活動課程、漫畫教學等研究成果在國內外獲得了較高的知名度。我市與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等國和臺灣、港澳地區的教育合作也日趨活躍。教育科研成果集《教海探航》、《教海揚帆》等公開出版。慈溪市教育局多次被評為省、寧波重視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小班化教育實驗于2004年秋季率先在6所農村小學起步,現擴至13所,并向城區、初中段學校延伸。
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我市以建設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為目標,以中青年教師培養為突破口,以實施“領雁工程”等師訓工程為載體,積極創新教師培訓機制和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建設成績顯著。全市在職教師中,目前,我市共有省特級教師15名,寧波市名教師35人,寧波骨干教師67人。全市有1人獲全國師德先進個人,5人獲“浙江省中小學師德楷模”,3人獲浙江省師德先進個人,6所學校獲“寧波市師德群體創優先進學校”,122所學校獲慈溪市“師德師風建設達標學校”榮譽稱號。
日益激烈的人才競爭和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給慈溪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堅持與時俱進,增創新的優勢,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已成為慈溪教育改革與發展又一個新的征程。慈溪教育將全面啟動實施提升義務段教育發展水平、硬件建設進一步提升、師德師風建設“三個”三年行動計劃,走教育均衡、優質、和諧發展之路,慈溪教育的明天將更加美好。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是實現全球各國兒童的生存、發展的平臺,幫助所有的男童和女童接受優質基礎教育、以及保護兒童免受暴力侵犯。
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網( www.jscin.gov.cn )是由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主辦、江蘇省建設信息中心承辦的全省最具權威性的建設新聞網站。
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隸屬于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CNCA,為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管理的事業單位。國家認證認...
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要職責是負責實施和監督食品行政許可;建立食品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制定全省食品安全檢查年度計劃、重大整頓治理方案并組織落實。
提及亚虎娱乐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