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是廣東省省會,廣東省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廣州市地處中國大陸南方,廣東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緣,接近 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圍是東經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緯22度26分至23度56分。東連惠州市博羅、龍門兩縣,西鄰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順德區,北靠清遠市的市區和佛岡縣及韶關市的新豐縣,南接東莞市和中山市,隔海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相望。
由于珠江口島嶼眾多,水道密布,有虎門、蕉門、洪奇門等水道出海,使廣州成為中國遠洋航運的優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進出口岸。廣州又是京廣、廣深、廣茂和廣梅汕鐵路的交匯點和華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與全國各地的聯系極為密切。因此,廣州有中國“南大門”之稱。
廣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紀的周代, 這里的“百越”人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已有來往, 建有“楚庭”, 這是廣州最早的名稱。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后建南海郡(郡治設在“番禺”, 即今天的廣州)。公元226年, 孫權為便于統治, 將交州分為交州和廣州兩部分, “廣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廳, 才特指廣州這座城市。
廣州又稱“羊城”。相傳周朝時, 南海飄來五朵彩色祥云, 五仙人騎著五只羊, 各攜帶一串谷穗降臨此處, 贈谷穗給居民, 祝福此地五谷豐登、永無饑荒, 留下五羊化為石頭。今越秀公園建有以此傳說為題材的“五羊石像”。
廣州秦漢時就是繁榮都會, 漢唐以來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 也是中國最早對外的通商口岸。
廣州是中國近代和現代革命的策源地。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黃花崗起義、廣州起義均發生在廣州。孫中山在廣州創辦了黃埔軍校, 曾經三次建立了政權。毛澤東在這里創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 培養了大批革命骨干力量。張太雷、葉挺、葉劍英等在這里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廣州起義, 并建立了廣州蘇維埃政權“廣州公社”。魯迅、郭沫若、郁達夫等也曾來廣州傳播先進文化。
廣州的文物古跡眾多。現有國家、省、市三級文物保護單位共219個, 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個,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1個,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9個。中山四路一帶先后發現了秦漢造船遺址和南越國宮署遺址, 其中南越國宮署遺址兩次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目前, 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王墓、南越國水閘遺址等三處南越國史跡正聯合申報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上饒縣是由上饒縣人民政府主辦的網站,主要提供了新聞、領導動態、政策資訊、黨的建設、我愛學習、網絡問政、網評精選、工業經濟、秀美鄉村、畫境上饒、上饒創客、上饒...
麗水市教育局專注于發布麗水教育動態、政策法規、教育視頻、教育專題、政務信息等欄目內容。
-
鹽城市(Yencheng),隸屬于江蘇省,地處中國東部沿海中部,江蘇省中東部,位于長江三角洲北翼。鹽城市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市域面積1.7萬平方公里,常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