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地處舉世聞名的八達嶺長城腳下,毗鄰首都北京,素有“京畿名珠”之稱。 全縣總面積116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0.4萬畝,自然分為北部山區、中部丘陵區、南部河川區三種地貌特征。轄4鎮7鄉171個行政村,總人口22.4萬人。屬東南亞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8.2℃,年降水量365毫米,年均積溫3661.2℃。
毗鄰京津的獨特區位。萬全縣東臨首都北京,西傍煤都大同,南接華北腹地,北靠內蒙草原,是京、晉、冀、蒙經濟文化交流的樞紐,連接東部經濟帶與中西部資源區的橋梁。縣城孔家莊距首都北京180公里,距天津新港395公里,距山西大同166公里,近距張家口市區僅10公里。
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萬全縣境內,京藏高速、110國道橫貫東西,張石高速、207國道縱越南北,130多條縣鄉道路縱橫交織,通車總里程達950公里,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中國人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包鐵路與張集鐵路“人”字型穿越縣境。隨著張石高速全線貫通、張涿高速張家口段建成通車、京張城際鐵路啟動實施、張家口軍民合用機場全面通航,將形成公路、鐵路、航空一體化交通體系。
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早在新石器時代,萬全縣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秦漢時期有縣制設置,時為寧縣。縣境內遼、金、元等古代少數民族部落遺址班駁可見,龍山文化遺址、古漢墓群落成為人們追溯歷史的見證。萬全衛城、玉皇閣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長城、“八O二”觀禮臺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舊堡戲裝”、“萬全方言”等成功申報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物華天寶的資源礦藏。 全縣已探明礦產資源40多種100多處。玄武巖地質儲量4億噸,硬度和韌性居全國首位,世界第二位。萬全神水,屬重碳酸鈣鎂型天然礦泉水,含17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被列為天安門活動專用水。縣內風能資源豐富,是發展風力發電的理想區域,縣境北部風力廊道被國家權威機構測定為“發展風力發電最佳區”。
繁榮發達的主導產業。先進裝備制造業,全縣發展起機械裝備制造企業380多家,初步形成了煤礦機械、探礦機械、工程機械、糧食機械、石油機械、風電設備、冷熱容器、液壓油缸八大系列,制造技術處于全國先進水平,并榮獲“中國液壓油缸之鄉”稱號。現代物流業,全縣建成舊堡、孔家莊、郭磊莊、王玉莊“四大全封閉、環保式煤臺”,形成了集運輸、倉儲、裝卸、配送為一體的煤炭物流體系,集團化、新型化、綠色生態環保成為產業發展的主流。農產品加工業,實現了市級以上龍頭企業數量、市級以上示范性農民專業社數量、農字號企業中“省著名商標”擁有量、食品安全QS認證產品數量“四個全市第一”,并榮獲“中國鮮食玉米之鄉”、“中國燕麥之鄉”稱號。“穗穗香”鮮食玉米、“康希”燕麥片、“天勤”雜糧等諸多產品暢銷國際、國內市場。文化旅游業,萬全衛城保護工作加緊實施,明長城、洗馬林玉皇閣、老龍灣漢墓群、八O二觀禮臺等旅游資源加速開發,獨具特色的旅游專線初具雛形。同時,“采摘一日游”、“神水假日游”等農業觀光、生態旅游,成為吸引北京、天津等周邊市區游客休閑度假的一張“名片”。
蓄勢待發的產業園區。擁有張家口市產業集聚區、萬全經濟開發區“兩大省級園區”。市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總面積72.69平方公里,先進裝備制造、現代物流、高新技術“三大產業”日益發展壯大,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萬全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總面積1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機械裝備制造及零部件配套、現代綠色食品加工“兩大產業”。“兩個園區”近鄰張家口市區,基礎設施完善,配套條件優越,交通網絡發達,是投資創業的理想選擇。
魅力彰顯的優越環境。萬全縣是北京的綠色屏障和重要水源地,全縣森林覆蓋率高,空氣質量好,生態環境獨特,被譽為首都的“后花園”。縣境內水、電供應充足,通訊網絡暢通,已實現集中供熱、集中供氣,各項服務功能優越。同時,大力改善發展環境,實行了“一門受理、聯合審批、限時辦結”項目審批機制,建立了“縣領導包企業協調制度”,營造了“零距離服務”、“零障礙發展”的良好環境。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化學品登記中心成立于1997年,位于風景秀麗的海濱城市——青島,是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直屬的事業單位,是我國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綜合技術支撐機...
交通安全服務管理平臺專業提供電子監控處理、繳納罰款、預選機動車號牌、補換領號牌、駕駛人考試預約、公告參數查詢、機動車違法查詢等服務。
-
中國人民**協商會議浙江省金華市委員會(簡稱政協金華市委員會或金華市政協),是金華市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協商的重要...
-
青秀區政府網是作為青秀區向社會公眾提供青秀動態、青秀概況、省市要聞、政務公開、互動交流的網絡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