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縣地處湖南省東南部、郴州市北陲,位于東經112°43′~113°35′,北緯25°54′~26°29′,東鄰資興,南連蘇仙,西靠桂陽,北接安(安仁)耒(耒陽),轄14鎮(zhèn)7鄉(xiāng),總人口67萬人,是郴州市人口第二大縣,系黃克誠大將的故鄉(xiāng)。地域狹長貌似蠶形,東西長90公里,南北寬56公里。全縣土地總面積為1979.4平方公里,占湖南省土地總面積的0.93%,東部多山,西部以丘陵為主,中部丘崗平原間布,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G107、S212縱橫境內,耒水上游的便江四季通航。
永興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侍郎坦摩崖石刻群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板梁古村被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稱號。黃克誠故居、黃氏宗祠、觀音巖寺、何昆故居、湘南起義工農兵代表大會舊址、湘南起義板梁暴動舊址、第九區(qū)蘇維埃政府舊址、金鵝寨、桃李寨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另外還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7處。館藏文物451多件,其中國家1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11件,三級文物138件。2008年至2012年歷時五年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共登錄文物點114處,其中新發(fā)現74處。縣圖書館共有館藏圖書59000多冊,報刊220多種,各類期刊260多種,建立了“全縣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永興分中心”,每年對縣直有關單位及鄉(xiāng)鎮(zhèn)圖書室進行業(yè)務輔導10次以上,每年接待讀者2萬人次以上。截止2012年全縣共有農家書屋354家,解決了農民群眾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歷史悠久的民間特色文化近年重現生機和活力。現有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個,其中省級名錄“衡州永興花鼓戲”、“漢《三侯》祠九九重陽廟會”、“大布江拼布繡”。 近幾年,演藝中心積極參加全國、省、市文化的藝術活動。2009年編排劇目《公仆本色》分別獲省、市紀委匯演三等獎和一等獎;2010年編排劇目《柳鶯曬鞋》獲市第五屆藝術節(jié)金獎,編排優(yōu)秀劇目《尋雞》參加全省縣級劇團展演獲演出、劇目、表演三項大獎。2012年《算不清的賬》進京展演,在北京新聞發(fā)布會上頒獎,榮獲大獎(最高獎)、創(chuàng)作金獎、優(yōu)秀組織獎、導演和作曲及演員銀獎。
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208所,其中小學172所(小學129所,教學點43所),初中及九年一貫制學校28所,完全中學3所,高級中學、職業(yè)中專、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進修學校、電大工作站各1所。有在校學生73017人,在編教職工4755人。
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2012年、2013年縣財政預算內安排教育經費支出分別比上年增長19.31%、20%。另外,稅費改革轉移支付的60%用于教育,新增轉移支付的25%和城市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全部用于教育;教師工資(含績效工資)、“三險一金”等人員經費全額納入財政預算;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yè)費支出和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逐年增長。現全縣初中、小學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為700和500元,并實現了村級小學公用經費直接撥付到校。近2年,全縣共投入資金逾4億元,用于改善辦學條件,推進教育均衡發(fā)展。其中,2012年完成投資上億元,實施教育項目130個,采購教學儀器設備1700萬元,項目建設獲全市先進,民生100工程評分排全市第一。2008年啟動了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創(chuàng)建工作,到2012年,共投入資金7270萬元,創(chuàng)建義務教育合格學校47所。2013年,啟動了完全小學以上學校合格學校創(chuàng)建工作,計劃投入3137萬元,創(chuàng)建合格學校22所。到2020年,全縣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含教學點)將全部建成合格學校。連續(xù)5年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改擴建校舍92286平方米,總投資達9857.7萬元,實現了全縣校舍無危房目標。今年投入1620萬元,實施項目36個,新建、改擴建校舍面積12820平方米。2011年全縣在全市率先啟動了村小建設,完成了悅來鎮(zhèn)6所村小修繕,2012年基本完成21所。投入2000萬元創(chuàng)建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縣,融資投入2200萬元用于添置教學儀器設備。新配備了一批符合國家配備標準的學生課桌椅。投入60萬元解決農村寄宿制學校熱水供應的問題。全縣各校校舍走廊欄桿高度統一加高至1.2米。通過財政預算、融資平臺融資投入600萬元用于中小學校圖書裝備;積極爭取到深圳市天圖教育基金會捐贈圖書7萬余冊,價值140余萬元;進一步加大學校閱覽室報刊征訂工作力度,2013年在2012年征訂23萬元的基礎上增加到40余萬元,增長74%;加強學校圖書室建設,確保學校圖書室的開放率和有效性。
改革教育體制,規(guī)范教育管理。出臺了《永興縣中小學校長隊伍管理暫行規(guī)定》,2012年公開競聘選拔了9名校長、7名正股級后備干部,確立了公開選任校長的長效機制。嚴格落實城區(qū)教師“凡進必考”制度,2012年公開招聘50名教師進城任教。近幾年已招聘緊缺專業(yè)教師32名、特崗教師233人。今年計劃招聘緊缺專業(yè)教師30名(含幼兒教師4名、職業(yè)教師7名、特教教師2名、高中教師17名)、特崗教師150名、研究生6名。招聘的特崗教師原則上全部補充到農村缺編學校,充實農村學校師資力量。實施定向培養(yǎng)免費師范生計劃,已培養(yǎng)免費師范生272名(其中幼兒教師60名),進一步儲備師資力量。二是優(yōu)化教師年齡結構。繼續(xù)實行男57歲、女52歲教師提前離崗政策;繼續(xù)加大邊遠山區(qū)教師津貼發(fā)放力度,把原來的每人每月60元、100元提高到60元、100元、200元、300元,讓年輕教師“進得來,留得住”。嚴格按照編制和學科結構進行教師分流,2012年把超編學校的158名教師分流到缺編學校,從全縣教師中調配了5名專業(yè)教師到縣職中工作。加大教師培訓力度,鼓勵教師參加學歷提高、轉崗等培訓,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優(yōu)化教師專業(yè)結構。目前,全縣初中專任教師本科學歷達56%;小學專任教師合格學歷達100%,大專學歷達56%、本科學歷達27%;研究生學歷教師已有14名。出臺了《永興縣教育系統工作人員作風問責暫行辦法》和《關于禁止在職教師從事有償家教家養(yǎng)行為的規(guī)定(試行)》,從嚴治理教師擅自脫崗、教育亂收費、違規(guī)補課、有償家教家養(yǎng)、兜售教輔資料等作風不正、師德不端現象,2012年辭退103名長期不在崗教師及4名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教師。2012年新合并成立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打破行政區(qū)劃界限,對兩所村小實行就近管理。強化了督學責任區(qū)制度,補充了4名兼職督學,加強了對學校工作的監(jiān)管。
保障教育和諧,增強安全意識。2012年,全縣出臺了《永興縣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規(guī)程》、《永興縣中小學校(幼兒園)專職保安管理辦法》,各項安全制度進一步健全,開展了永興縣校園安全事故預防及學校安全管理法律事務培訓;定期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和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警示教育活動;全縣中心小學及以上學校均聘請了法制副校長,縣直學校、城區(qū)學校、規(guī)模較大的幼兒園和部分鄉(xiāng)鎮(zhèn)中學、中心小學聘請了專職保安,縣公安局為城區(qū)學校成立了專門的巡邏隊;所有城區(qū)學校和部分鄉(xiāng)鎮(zhèn)學校安裝了電子監(jiān)控系統。
推進素質教育,提升教學質量。在全縣掀起課堂教學改革的熱潮,并取得階段性成果,現全縣已有永興一中、實驗中學、先鋒小學、朝陽實驗小學、童星學校等5所學校被評為市級課改樣板校,永興一中被評為省級課改試點單位。抓好學校德育和體藝教育。通過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提升德育工作效果,大力推行陽光體育活動,在全縣各中小學全面鋪開“大課間”活動,積極推動“體育、藝術2+1項目”的開展,讓每個學生在校期間能夠掌握體育、藝術各兩項基本技能和一項個人特長,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2012年,全縣高考一本上線87人,較上年增加14人;中考7A考生達282人,較上年凈增125人,增長80%;期末教學質量監(jiān)測在全市的排名由前幾年的全市倒數躍升至中游水平;師生參加市級以上競賽、評比活動,1100余人次獲獎。
統籌各類教育,提高發(fā)展水平。2012年縣電大工作站招生278人,名列全市第二,被評為全市年度招生工作先進單位。特殊教育繼2011年投資360萬元,新建了學校綜合樓后,2012年又完成投資逾90萬元,為學校配齊了相關康復設備。縣教師進修學校成功創(chuàng)建省示范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縣幼兒園順利通過市示范性幼兒園考核評估,春苗幼兒園被評為省民辦骨干幼兒園。永興一中、永興二中被評為省安全文明校園。加快全縣學前教育事業(yè)的改革和發(fā)展。積極發(fā)展農村公辦幼兒園。2012年全縣建設農村公辦幼兒園48所。柏林鎮(zhèn)中心幼兒園和洋塘鄉(xiāng)中心幼兒園被納為2012年湖南省農村公辦幼兒園實事項目園和市“民生100工程”項目,順利通過了市驗收。2013年將全面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現每個鄉(xiāng)鎮(zhèn)都辦好一所公辦中心幼兒園目標。
2013年,全縣“三量”(經濟總量、人均均量、運行質量)同步提升。據初步核算,2013年,全縣地區(qū)生產總值達到237.70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分產業(yè)看,第一產業(yè)增加值21.77億元,增長2.8%;第二產業(yè)增加值152.26億元,增長12.3%;第三產業(yè)增加值63.67億元,增長12.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42556.6元,比上年增加4906元。結構調整不斷優(yōu)化。全縣三次產業(yè)結構由上年的9.7:64.3:26轉變?yōu)?.2:64:26.8,其中第三產業(yè)比重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一、二、三次產業(yè)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3%、68.7%和29.0%。全縣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為8.6%,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絕對差距達到9719.04元,比上年縮小384元,城鄉(xiāng)收入比為1.83:1。
2013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yè)總產值33.3億元,增長3.4%。農林牧漁業(yè)增加值21.77億元,增長2.8%,其中農業(yè)增加值12.89億元,增長2.0%;林業(yè)1.18億元,增長10.7%;牧業(yè)5.95億元,增長2.4%;漁業(yè)1.52億元,增長4.6%;農林牧漁服務業(yè)0.23億元,增長11.0%。全縣糧食種植面積45.43千公頃,增長1.0%;油料種植面積12.32千公頃,增長10.0%;蔬菜種植面積11.35千公頃,增長6.8%;烤煙種植面積1.85千公頃,增長4.52%。全年糧食總產量22.91萬噸,下降2.4%;油料產量1.92萬噸,增長1.1%;蔬菜產量26.93萬噸,增長18.9%;烤煙產量0.56萬噸,增長18.9%。全年出欄生豬66.85萬頭,增長0.5%;出欄牛2.42萬頭,增長12.6%;出欄羊4.21萬頭,增長5.0%;出籠家禽660.1萬羽,下降0.6%;水產品產量2.25萬噸,增長3.2%。受干旱影響,全縣農作物受災面積3.67萬公頃,成災面積1.45萬公頃,絕收面積0.31萬公頃。
2013年,全縣目前已有獲進出口權企業(yè)36家,其中年出口創(chuàng)匯在2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yè)2家。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29494萬美元,增長222.7%。其中出口總額16429萬美元,增長81.8%,出口額位居全市縣市區(qū)第二,占全市出口總額的8.2%。出口總額中一般貿易5694萬美元,加工貿易10735萬美元。出口的產品主要是白銀、鉛和打火機。
全縣新批外資項目7個,實際利用外資9341萬美元,增長28.8%。其中;工業(yè)實際利用外資9341萬美元,增長28.8%。新批境外投資企業(yè)1個,實際對外投資50億美元。引進境內省外項目64個,實際到位資金25.4億元,增長7.3%。其中,引進億元以上境內省外項目56個,億元以上項目實際到位資金23.6億元。建成標準廠房25萬平方米,出租20萬平方米。全外派勞務197人,增長3.7%。
2013年,全縣財政總收入20.47億元,增長20.2%。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5.62億元,增長20.7%,上劃中央“兩稅”4.10億元,增長18.0%,上劃中央所得稅0.54億元,增長10.2%,實現稅收收入7.19億元,增長15.1%,占財政總收入比重35.1%;非稅收入8.43億元,增長28.9%,占財政總收入比重41.2%。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06.65億元,比年初增加13.15億元,增長13.9%。其中,城鄉(xiāng)居民儲蓄存款余額81.40億元,比年初增加10.43億元,增長14.7%。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37.66億元,比年初增加7.12億元,增長23.3%。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6.04億元,比年初減少0.97億元,下降5.7%;中長期貸款余額21.61億元,比年初增加8.30億元,增長62.3%。
年末全縣5家保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1.4億元,增長2.2%。其中,人身險保費收入0.68億元,下降9.3%;財產險保費收入0.72億元,增長16.1%。各項賠款和給付支出1.0億元,增長25.0%。其中,人身險賠款0.55萬元,增長39.1%;財產險賠款0.45億元,增長18.4%。
2013年末全縣總人口66.93萬人,比上年增加0.2萬人。全縣常住人口55.45萬人。其中,城鎮(zhèn)人口24.15萬人,鄉(xiāng)村人口31.30萬人。城鎮(zhèn)化率43.56%,比上年提高2.84個百分點。全縣人口出生率10.37‰,死亡率4.47‰,人口自然增長率5.9‰。全縣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對象1091人,發(fā)放獎勵扶助金157.1萬元;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對象114人,發(fā)放扶助金59.0萬元。
全縣公路總里程2969.28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1.835公里,國道20.41公里,省道275.118公里,縣道230.695公里,鄉(xiāng)道583.587公里,專用公路40.994公里,村道745.924公里,有鋪裝通組道路1050.772公里)。到2014年底,全縣共有等級公路1675.161公里,占公路總里程56.41%。已基本形成了以永興城區(qū)為核心,以G4(京港澳國家高速)、G107、S209(原S212魯塘坳至安仁)、S003(原S213青資公路永興段)、S215(郴永大道永興段)為主骨架,以縣鄉(xiāng)公路、通行政村公路為分支的支干相連、外通內暢的公路交通網絡。全縣342個行政村全部通了水泥公路,建制村通暢率100%。
中國光伏行業(yè)協會,2014年6月27日[1] 在北京成立,這是光伏行業(yè)首個正式的中字頭行業(yè)協會,會員單位[2] 已達149家。該協會前身為中國光伏產業(yè)聯盟,在工...
如皋黨建網是由中共如皋市委組織部主辦,如皋市委新聞網提供技術支持的政府機構門戶網站,是如皋市委組織部深化創(chuàng)建活動、推進黨務公開和擴大黨內**提供的現代化信息平臺...
煙臺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位于煙臺市府后路2號,主要職責是擬訂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和政策,并組織實施和監(jiān)督檢查。人力資源流動政策,建立統一規(guī)范的人...
-
玉屏侗族自治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