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陽縣屬于陜西省漢中市,位于陜西省西南部,地處陜甘川三省交界地帶。始建縣于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其用武之地曰略,治在象山之南曰陽”,故名略陽。略陽東南與勉縣、寧強接壤,西北與甘肅康縣、成縣、徽縣相連,寶成鐵路縱貫南北,309省道和即將建成的十天高速公路橫穿東西,是漢中的西大門和陜甘川三省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總面積2831平方千米。總人口21萬人(2004年)。屬北亞熱帶北緣山地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2℃,年平均降雨量860毫米。
略陽縣地處寧、略、勉“金三角”重心位置,素有“富山盛礦”之美譽,全縣礦藏資源種類多、分布廣、儲量大、品位高、易開采。已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主要有金、銀、銅、鐵、鎳、磷、硫、鉛、鋅及石棉、白云石、蛇紋石等33種,礦體及礦點134處,中型以上礦床28個,其中鐵礦、鎳礦、蛇蚊石、白云石等礦儲量居全省之首,礦產資源潛在經濟價值超過1000億元。已探明黃金礦床10個;黃金儲量為50噸,遠景儲量為150噸,列全省第二位,特別是煎茶嶺鎳金礦,儲量達21噸,為中國第三大鎳金礦床。
農村經濟穩步增長。預計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8億元、增長5%。糧食總產4.75萬噸。規范化種植管護中藥材16萬畝,新栽天麻202萬窩、豬苓61.8萬窩,完成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野外普查,中藥產業銷售收入達到2.9億元,榮獲“全國豬苓生產先進縣”;飼養烏雞389萬只,生豬出欄13.8萬頭;新建優質核桃園3000畝。發展食用菌1620萬筒、烤煙6800畝、蔬菜4.97萬畝,茶園面積達1萬畝。新命名中川壩、邵家營、毛壩等3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5個省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完成投資1.58億元。全面完成橫現河、金家河連片扶貧開發和麻柳鋪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啟動11個鎮16個村的連片扶貧開發,投放扶貧貼息貸款2870萬元,完成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38萬人次,轉移農村勞動力4.2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6.38億元。扶貧開發成效顯著,全市扶貧攻堅現場推進會在我縣召開。完成小水重點縣二期、八渡河治理一期和15個水毀農田復墾項目,“丹治”二期工程有效推進,新建農村人飲工程28處、惠及1.8萬人,被授予全省“第一批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區”。及時調整省級大鯢自然保護區范圍,并升級為國家級珍稀水生動物保護區。改建農村電網332公里,完成造林綠化2.5萬畝,兌現退耕還林補助2256萬元。圍繞產業規模發展,實現土地流轉8165畝。氣象、三農保險、農技推廣和農產品質量監管四大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扎實推進,支持保護農業發展機制更加完備。
城鎮經濟后勁增強。積極應對宏觀調控對工業經濟的嚴重影響,堅持抓骨干、保增長,抓培育、增后勁,強化生產要素和發展環境保障,支持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預計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93.9億元、增長1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9億元、增長10.4%。新增規模以上企業3戶、過億元企業1戶。強力推進工業重點項目建設,電解錳項目超額完成年度投資任務,略電二期、電解鎳、略鋼技改擴建、探礦增儲等項目進展順利,工業園區二期納米碳酸鈣項目正式啟動,8個工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1.6億元。中小企業加快發展,預計實現營業收入47.4億元、入庫稅金1.58億元,分別增長29.6%和13.9%。編制了《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及區域旅游發展規劃,繼續推進五龍洞和靈巖寺景區建設,實施了五龍洞國家森林公園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全年接待游客4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5億元、增長25%。投資1.1億元,完成嘉陵賓館等6戶商務企業的改造升級。新增限上商貿企業4戶,新發展私營企業96戶、個體工商戶757戶,新增從業人員2401人。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3億元、增長17.2%。新簽約招商引資項目8個,到位資金20.2億元。金融機構投放信貸資金21億元、增長12.2%,有力支持了縣域經濟發展。
河北省體育局是省政府直屬機構,主要負責推動多元化體育服務體系建設,推進體育公共服務和體育體質**。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主要負責市場綜合監督管理、市場主體統一登記注冊、監督管理市場秩序等,是國務院直屬機構。
集寧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陰山山脈灰騰梁南麓,地處北緯40°01′東經113°10′。集寧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北方重要的軍事要塞和商品集散地,是絲綢之路和草原茶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