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鄉縣位于漢中東部的漢江谷地,總面積3240平方公里,轄15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179個村36個社區居委會,人口41萬;氣候溫和,雨量豐沛,地形平緩,物產富饒。人脈旺盛,交通便捷。是一處極具發展潛力的熱土,也是獨具魅力的休閑勝地。
西鄉生態環境優良。北依秦嶺,南屏巴山,嘉陵南去,漢江東流。獨特的地形地貌和南北氣候過度帶區位,孕育和滋養了極為豐富的物種,造就了最適宜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優良環境。縱觀全景,山明水秀。河湖星羅棋布,田野鱗次櫛比,山川四季長綠,花果處處飄香。30萬畝生態茶園綠漫大地,萬畝櫻桃園紅醉游人。生活在這里的西鄉人,天天都享受著“人在畫中走,心在仙境游”的無窮樂趣。
西鄉文化積淀豐厚。考古證明,在西鄉縣牧馬河南岸李家村遺址,距今7000多年前,先民就創造了早于仰韶文化的遠古文明,成為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代表。6000年前,何家灣人不僅儲存了大量稻谷,所創作的骨雕人頭像,以其距今年代最為久遠的崇高地位,列為陜西省歷史博物館的第一號藏品。三國時期,名將張飛在這里封侯食邑。清康熙年間,伊斯蘭教拱北三大圣地之一的鹿齡寺落成。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29軍在這里創建,川陜革命根據地留有眾多遺跡。解放后,還涌現了主持北京大學、蘭州大學、中央民族學院、天津美術學院黨政工作的江隆基、張養吾、陳茵等紅色精英。
西鄉民俗風情淳樸。由于西鄉地處川陜要沖,地緣巴楚文脈,13個民族雜居融合,形成了鮮明的地域風情。待人淳樸,崇文重義。飲食多樣,好酒嗜茶。年節婚慶,老少同歡。初一十五,廟堂人滿。工作閑暇,舞文弄墨。好景時節,文友蜂擁。創造的菜豆腐、面皮、羊肉泡等特色食品,味兼南北,百吃不厭;牛肉干、松花變蛋,久負盛名。游歷西鄉的城鎮鄉村,無不感受到一派平和氣象。
西鄉旅游特色鮮明。國家AAA級、省級風景名勝區午子山,距縣城12公里,是陜南道教活動重要場所。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西北最大的櫻桃種植基地——櫻桃溝景區緊臨縣城。建筑獨具風情的鹿齡寺處在城郊,鎮水金牛位于南堤廣場,陽安鐵路、316國道、210國道穿行七星湖、棗園湖水域,十天高速橫貫東西,米倉山自然保護區已通過國家林業部專家委員會評審。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西鄉縣城規模迅速擴大,功能日臻完善,品位不斷提升,茶情水韻迷人。
西鄉茶事活動異彩紛呈。西鄉縣茶業“始于秦漢,盛于唐宋”。為弘揚茶文化、壯大茶產業,西鄉縣秉承清明古會、午子山廟會的傳統,已連續興辦了十五屆茶葉節。打造了西鄉茶葉節、櫻桃節和賽茶大會“兩節一會”的著名旅游品牌,贏得了各方賓朋的廣泛認同和熱情追捧。每年4月中下旬至“五一”黃金周,經濟商貿、文化研討、民俗展演、藝術交流等活動紛紛登場,政要賢達滿座,明星大款云集。徜徉花海,沉醉春光,揮毫潑墨,大展長才,為西鄉的美景增光添彩,為西鄉的發展抒情言志!
西鄉發展勢頭強勁。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富民強縣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按照“生態立縣引領、循環發展支撐、園區建設承載、主導產業帶動、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美麗西鄉”總體思路,堅定不移地實施生態立縣、農業穩縣、工業強縣、三產活縣、開放興縣“五大戰略”,全力建設美麗幸福新西鄉,展開了光輝燦爛的新畫卷。
-
民樂縣人民政府主要職責,根據縣政府各個時期的工作要點和工作部署,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為政府制定有關重大決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發揮參謀助手作用。
-
-
-
中國湘鄉網是由中共湘鄉市委、湘鄉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湘鄉市委宣傳部承辦的綜合門戶網,集政府信息公開網、宣傳輿論導向網、新聞發布主流網、市場資訊服務網于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