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縣位于江西省北部,隸屬九江市,濱臨鄱陽湖,地處“五水匯一湖”要沖,居南昌、九江 、景德鎮“金三角”中心地帶,南聯五水,北通長江,杭瑞高速和即將開工的九景衢鐵路、都九高速交匯境內。國土面積2669.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1390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52.1%,擁有鄱陽湖1/3的水域。全縣轄24個鄉鎮, 259個村委會,82.66萬人口,其中21個鄉鎮沿湖,湖岸線長達185公里,占整個湖岸線的1/10強。
都昌歷史悠久,文化璀璨,自漢高祖六年設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江西18個文明古縣之一。底蘊深厚的鄱陽湖文化,孕育了東晉大司馬陶侃、宋代抗金名將劉琦、南宋愛國丞相江萬里等一大批歷史名人。都昌境內旅游資源豐富,有江南最大的戈壁 灘──多寶沙山,有被譽為“東方百慕大”之稱的老爺廟水域,有“小臺灣”之稱的朱袍山、馬鞍島。秀麗的山水,令李白、謝靈運、陶淵明等一批文人墨客流連忘返。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游覽都昌時曾留下優美詩篇:“鄱陽湖上都昌縣,燈火樓臺一萬家。水隔南山人不渡,東風吹老碧桃花”。
都昌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物產豐饒,名優特產豐富,銀魚、青蝦、螃蟹、豆參、醉魚遠近聞名,珍珠系列產品響譽海內外,有“中國淡水珍珠之鄉”、“世界白鶴王國”之稱;有水稻、棉花、油菜、紫皮蒜、藥材、林果等經濟作物生長的天然環境,這里還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基地縣、全國新能源產業百強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縣、全國優質棉生產基地縣。
近年來,全縣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策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重大戰略,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兩區互動、強工興城”的戰略決策,圍繞“強工興城爭進位,凝心聚力促趕超,建設鄱陽湖區生態經濟強縣”的發展主題,以項目建設為主線,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關注民生作為第一事務,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全縣經濟社會呈現出提速趕超、綠色崛起的強勁態勢。工業經濟突破發展,積極推進“企業做大、產業集聚”戰略,初步形成了服裝鞋帽、汽車零部件、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等三大主導產業;城市建設突飛猛進,高起點、高標準打造了濱水西區和城南新區,城市建設挺進“鄱陽湖時代”,并成功創建“省級衛生縣城”;農業、生態、旅游統籌推進,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社會局面和諧穩定。2013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74億,同比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61億,增長25.3%;財政收入10.21億,增長25.7%;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8億,增長13%。
"梟陽演化為都昌,蘇子名篇萬古長,借得東風潤墨硯,今朝勝跡寫華章"。新一屆縣委縣政府將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融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緊緊圍繞“強工興城爭進位,凝心聚力促趕超”這一主題,堅定不移地實施一大主戰略(重大項目帶動)、全力主攻兩區(園區、城區)、推進三大建設(新農村建設、生態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實現工業兩年翻一番、財政三年翻一番、經濟總量五年翻一番,五年決戰工業500億,努力建設面積30平方公里、人口30萬的濱湖親水生態田園中等城市,把都昌打造成鄱陽湖畔一顆耀眼的明珠。
行政區劃網中國現行行政區劃,即省級、縣級、鄉級、村級、組級,其中省、 縣、 鄉三級為基本行政區。
桐城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官司方網站
-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是由原國家經貿委批準于1985年1月成立,1991年6月在民政部核準登記,現隸屬于國資委,由全國涂料、顏料企業及相關企事業單位,按自愿平等的原則...
黃岡市人事考試院(黃岡市軍隊轉業干部培訓中心、黃岡市人事培訓中心)于二〇〇六年經市編委批準, 二〇〇七年九月開始組建,二〇〇七年十二月正式掛牌成立。內設機構為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