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位于河北省南部,總面積1.2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726萬,轄2個縣級市、15個縣、2個區和2個管理區。市區建成區面積89平方公里、人口92.5萬,全市城鎮化率45.4%.境內地勢高差懸殊,西高東低,自西而東山地、丘陵、平原階梯排列,三者比例約為2:1:7.邢臺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年日照時間2370小時,年降水量485毫米。
歷史悠久、名人輩出。邢臺又名臥牛城,是仰韶文化發源地之一,距今已有3500余年的文明史。據考古發現,邢臺至少在五萬至十萬年以前就有人類棲息繁衍。邢臺是“殷商之源,祖乙之都,邢侯之國”,素有“鴛水之濱、襄國故都、依山憑險、地腴民豐”之譽,歷史上曾四次建國,五次定都,是北方最早形成城市的地區之一。周朝時,邢國是諸侯姬苴封地,姬苴在打敗外族入侵后曾到西山筑臺紀念,起名“邢侯行臺”,“邢臺”由此得名。邢臺歷史上名人輩出,古代魏征、宋璟、僧一行、郭守敬,現代著名紅軍將領、寧都起義領導人董振堂,當代著名政治家、改革開放先鋒任仲夷,全國著名勞模呂玉蘭,京劇大師尚小云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區位優越、交通便利。邢臺東以衛運河為界與山東聊城、德州相望,西依太行山與山西晉中毗鄰,南與邯鄲相連,北同石家莊、衡水接壤。境內京廣鐵路、京九鐵路、京廣高鐵、京港澳高速、大廣高速以及106、107國道縱貫南北,邯黃鐵路、青銀高速、邢臨高速、邢衡高速、邢汾高速橫貫東西。距首都北京396公里,乘坐高鐵可在2小時內抵達;4小時半徑圈內有濟南、鄭州、石家莊、太原四大機場。構成了“東出西聯、南承北接”的交通樞紐。
資源富集、風景秀美。轄區蘊藏著黑色金屬、輔助原料、煤炭、化工原料、建材原料及其他金屬原料等38種礦產,其中有20種礦產經地質勘查已探明儲量,有17種儲量位居河北省前五位,藍晶石儲量為全國第一,石膏儲量為華北第一,瓷土儲量為全省第一,巖鹽儲量超過1000億噸。東部平原號稱“棉海糧倉”,西部山區盛產干鮮果品,2014年全市糧食產量444.8萬噸,棉花產量19.5萬噸,干鮮果品產量129.7萬噸。邢臺市旅游資源眾多,有被譽為“北方一絕”的國家地質公園崆山白云洞,被譽為“柏鄉牡丹先天下”的漢牡丹,被稱為“世界奇峽”的大峽谷、被譽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前南峪等自然風景區和唐代開元寺、明代清風樓、抗日軍政大學舊址等歷史遺存。
產業興旺、名品薈萃。作為國家老工業基地,邢臺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建成了以鋼鐵、機械、建材等重工業為主,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近年來,始終堅持抓提升、育特色、塑品牌,形成了裝備制造、新能源、煤鹽化工、新型建材、鋼鐵深加工、紡織服裝、食品醫藥七大優勢產業;涌現出電線電纜、羊絨及制品、軸承、汽摩配件、自行車、機械制造等六大特色產業集群;以創建全國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為契機,重點培育了以御捷、紅星等整車企業和超威、神州巨電等配套企業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條;擁有世界500強冀中能源和行業龍頭旭陽、晶龍等大型企業;今麥郎食品(飲品)、富崗蘋果、藍鳥家具等知名品牌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各項重大決策部署,緊密結合邢臺實際,科學制定了“3344”總體思路,即在發展目標上,建設全面小康的邢臺、富裕殷實的邢臺、山清水秀的邢臺;在發展路徑上,堅持走科學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的新路子;在發展戰略上,確定了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和縣城、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四大重點;在發展動力上,充分發揮改革、開放、創新、主體四大動力。
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大力開展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打造了全面、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特別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原經濟區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中,邢臺作為重要節點城市,積極承接和聚集人才、技術、項目、產業等要素,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正在加快釋放。開放的邢臺,歡迎社會各界前來參觀考察、投資置業。
-
-
中國潛江網站群,作為潛江市政府第一門戶網站群平臺、潛江政府信息公開平臺、潛江政務服務平臺、政民互動平臺、政府門戶網站群、政務門戶網站群、各部門門戶網站群、政府微...
蒲縣地處呂梁山脈南端西麓,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轄4鎮5鄉、93個行政村,總人口10.8萬,其中農業人口8.5萬。2011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37億...
福安位于福建省東北部,宋淳祐五年(1245年)理宗御批“敷賜五福,以安一縣”得名,1989年撤縣設市,1993年被國務院列為沿海開放城市。全市總面積1880平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