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是呼和浩特市的行政管理機關。
呼和浩特(Х?х_хот)系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包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舊稱為歸綏,原為中華民國綏遠省省會。1954年,蒙綏合并,自治區首府由烏蘭浩特遷入呼和浩特。
全市總面積為1.72萬平方公里,市轄區面積2107平方公里。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294.88萬。城鎮人口220萬人。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占多數,回、滿、達斡爾、鄂溫克等41個民族聚居的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23個公路樞紐之一,是自治區的全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療、商業、交通、物流和金融中心,全國特大城市、呼包銀經濟帶、呼包鄂主體功能區中的重要節點城市,全國重點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中心城市。中國國家新二線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城、雙擁模范城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十大節慶城市,中國經濟實力百強城市,被譽為“京津夏都”。2005年,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乳都”。
呼和浩特現轄4區、4縣、1旗,4個開發區,即新城區、賽罕區、回民區、玉泉區、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金橋開發區,金川開發區,金山開發區,如意開發區),土默特左旗、托克托縣、清水河縣、和林格爾縣和武川縣。
1979年12月,呼和浩特市革命委員會改稱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領導下的一級地方政權。市人民政府改稱后,經1983年和1995年兩次機構改革后,至1999年,市人民政府下設有辦公廳、計劃委員會、經濟貿易委員會、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教育委員會、公安局、國家安全局、民政局、司法局、財政局、人事局、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勞動局、建設局、建筑工程管理局、紡織工業局、機械工業局、輕化工業局、電子工業局、建筑材料工業局、交通局、水利局、農業局、畜牧副食品局、林業局、商務局、糧食管理局、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文化局、廣播電視局、衛生局、體育運動委員會、計劃生育委員會、審計局、統計局、物價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環境保護局、土地管理局、房產管理局、技術監督局、鄉鎮企業局、外事辦公室、人民防空辦公室、地方稅務局等工作部門。時轄新城區、玉泉區、回民區、郊區、土默特左旗、托克托縣、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武川縣等4區1旗4縣。
銀川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東有黃河穿境而過,西依賀蘭山,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是方圓500公里唯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建城于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
遼寧人力資源公共服務網是指在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或企業相對)工作的人員的總和。遼寧人力資源公共服務網是公共部門實現職能的前提和依托。
黑龍江太極網,黑龍江省太極拳協會,哈爾濱太極網,哈爾濱市太極拳協會
-
-
中華支教與助學信息中心(China Teaching-Assistance)簡稱CTA;專業支教與助學信息平臺,以改善貧困地區教育現狀為使命。主要負責支教與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