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貢區是贛州主城區,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建制設縣;宋定名贛州;1999年6月撤原縣級贛州市設區。國土面積425.5平方公里,總人口62萬,轄5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
江南宋城。章貢區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文化璀璨。五千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是客家先民南遷中轉站、發祥地,北宋時期成為當時全國36個大城市之一。蘇東坡、辛棄疾、文天祥等歷史名人曾在此留下政功墨跡,周敦頤、程顥、程頤、王陽明等理學大師使贛州成為宋明理學發祥地,唐代楊筠松在此弘揚堪輿文化,民國時期蔣經國曾在此主政贛南。文物名勝居全省之首,薈萃了“宋代四古”:至今保存全國最為完整的宋代古城墻、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巖、江西四大名窯——七里古窯址、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的古浮橋,以及八境臺、郁孤臺等84個旅游景點和230多處名勝古跡,澤惠古今并被專家贊嘆為中國城市建筑史上奇跡的宋代地下排水系統——福壽溝,被譽為“宋城博物館”,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海內外游客在此可盡享多彩快樂的宋城旅游之美。
交通要城。自古為溝通贛粵閩湘的江南重鎮,唐代即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現為江西南大門、珠三角直接腹地、海西經濟區和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組成部分。京九、贛龍、贛韶鐵路,贛粵、廈蓉高速公路,105、323國道,以及即將擴建為4D級的贛州黃金機場連接東西、貫通南北;昌吉贛高鐵已經開工建設,贛州至深圳段高鐵即將開工,贛州至泉州出海鐵路同步推進;船舶可通過贛江直達長江經濟帶各港口及沿海;構建起航空、鐵路、高速、水運等較為完善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北至南昌、南抵廣州和深圳、東進廈漳泉、西達長株潭均在4小時車程,四省九市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成為該區域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中轉、集散、交匯之地。
創業新城。擁有“一區三園” 工業發展平臺,即升格后的章貢經濟開發區及下轄的沙河產業園、水西產業園和規劃建設中的水西銅鋁產業園。其中,沙河產業園屬省重點工業園區、被評為全省先進工業園,命名為江西省機電工業城、省級民營科技園;水西產業園被列為江西省首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全省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構建了有色金屬及新材料、裝備制造(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兩大主導產業和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三大新興產業,即“2+3”新型工業產業體系。自古“商賈如云、貨物如雨”,現有贛南貿易廣場、建材大市場、家具大市場等50多個批發貿易市場,成為輻射四省邊際30多個縣(市)的商品集散地。以列為全國首個縣級信息消費試點城市為契機,電子商務、新型金融等業態發展迅速。人力資源富集,駐有江西理工大學、贛南師范學院、贛南醫學院等13所大中專院校和20多所職業技術學校,每年培養技能人才20余萬人。
宜居江城。章江和貢江在此匯流成贛江,被譽為“千里贛江第一城”;城區三面環水,素有“三江六岸”之稱;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0%以上。城市建設富有特色,河套老城流淌江南宋城古韻,章江新區洋溢現代都市氣息,古今輝映、相得益彰,曾獲全國綠化先進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全國文化先進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江西省生態文明建設十佳縣(市、區)等榮譽。
當前,全區上下正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省委十三屆十次全會和市委四屆六次全會精神,搶抓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和工信部、公安部、國務院國資委對口支援的大好機遇,蹄疾步穩抓改革,千方百計擴投入,堅定不移促轉型,統籌城鄉探新路,下大力氣惠民生,全面加強法治建設,主動適應新常態,努力開創新境界,全面加快“五區建設”步伐,奮力爭當贛南蘇區振興發展排頭兵,為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
焦作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目前作為我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經辦業務機構,其發展過程和歷史沿革標志著我市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1986年,為適應勞動...
江都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國家、省《中長期教育**與發展規劃綱要》及揚州市《實施意見》,切實加強對教育工作的領導,積極實施科教強區戰略,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大教育...
-
志愿深圳
中國宜都·宜都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