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溪縣位于江西省西部,為省轄市萍鄉的東大門,東與宜春市袁州區相交,南與安福縣、蓮花縣接壤,西臨萍鄉市安源區、湘東區,北靠上栗縣。面積960平方公里,轄蘆溪、上埠、宣風、南坑、銀河5鎮及長豐、新泉、張佳坊、源南4鄉,共有人口30萬。
“袁水東奔彭蠡浪,萍川西注洞庭波。”“袁水”與“萍水”為萍鄉分流湘贛兩江的兩大水系。蘆溪居袁水源頭,袁水源頭河古稱蘆溪,因河得名——為蘆溪縣地名由來。
早在5000年前,蘆溪就有先民居住。蘆溪建城可上溯至1700年前,即公元267年(三國東吳寶鼎二年),萍鄉初始建縣,縣署治所設蘆溪古城,至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由古城遷出,歷350余年。1971年,蘆溪設為市轄區。1997年,蘆溪撤區設縣。
自古稱“枕吳頭而壓楚尾”,為橫鎖湘贛兩省要道。縣城距長沙黃花機場120公里、距南昌250公里,320國道、浙贛電氣化鐵路、滬昆高速公路橫穿全境,有火車站、高速公路出口各1個。
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湘贛兩省蘇維埃政府曾設在蘆溪麻田。毛澤東、彭德懷、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浴血奮戰,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血灑蘆溪,從這里走出了紅軍師長王麓水等革命先烈。
濂溪書院為江西歷史上最早書院之一,為北宋周敦頤在此創辦。蘆溪的縮龍、儺舞等民間藝術影響深遠,為中國燈彩藝術之鄉、中國農民畫藝術之鄉,古城縮龍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7.4%,擁有珍稀動物60余種、林木64類400余種,省級生態公益林達51.6萬畝。已探明和開采的礦產資源達30余種,瓷土含量超10億噸。境內武功山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遺產,十萬畝高山草甸、千年古祭壇群、高山瀑布群堪稱江南絕景。
宋代黃庭堅作詩云:“山中路與紅塵隔,物外人驚白晝長,靜聽乳泉聲滴滴,閑敲石鼓聲瑯瑯。”同時代的范成大留名句:“堵田溪淵清洄洄,梅洲問路寒云堆。”王觀《過蘆溪》:“蘆蕭溪水碧粼粼,洞鎖煙霞別有春。亂石只聞多誤馬,桃花不是解迷人。”明朝王守仁《再過濂溪祠》:“曾向圖書識畫真,半生長自愧儒巾……瞻依多少高山意,水漫蓮池長綠萍。”清朝傅鑾《宗濂橋》:“倚看石岸沙千點,靜送漁舟一橈。有客徘徊秋興起,誰家樓上坐吹簫。”
如今的蘆溪,圍繞“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旅游規模化、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打開開放大門,喜迎四海賓朋,凝聚八方投資,實現快速發展,打造了電瓷、煤炭、建材、花炮、食品、水電、化工、鞋服、紡織、能源、光伏材料、機械制造等主導產業,成為全國生態示范區、全國電瓷生產基地、中國花木之鄉、全省綠色食品十強縣、全省農民增收先進縣、全省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先進縣、贛西新興工業縣。
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7.49億元,增長8.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5.83億元,增長10.3%,其中工業投資92.78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7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76億元,增長12.6%;財政收入12.15億元,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萬元,增長9.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萬元,增長11.1%。
-
-
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要職責是負責實施和監督食品行政許可;建立食品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制定全省食品安全檢查年度計劃、重大整頓治理方案并組織落實。
龍江縣幅員面積6175平方公里,轄7個鎮、7個鄉;共有169個村(居)民委員會,其中城鎮社區居民委員會11個,村民委員會158個。是全國糧食生產第一縣和著名的雜...
甘肅招標網為甘肅政府采購建設項目網,甘肅招標網包含所有招投標、政府采購、建設項目信息,甘肅招標網是甘肅招標信息最完整的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