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縣,隸屬于湖南省婁底市,地處北緯27°31'-28°14,東經110°45′-111°41′,位于湖南中部,資水中游,雪峰山東南麓,轄區總面積3642平方公里,轄26個鄉鎮、2個國營林場、1個經濟開發區,人口140萬(2012年)。境內多為山丘盆地,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環境宜人,素有“湘中寶地”之稱。
新化是重點林區縣,礦產資源有煤、硅、鎢、砷、石墨、錫、鉛、鋅、銅、銻、鎂、黃金、高嶺土和石灰石等。名勝古跡有梯田王國紫鵲界梯田、上梅鎮的北塔,洋溪鎮的文昌閣,大熊山森林公園等。新化是梅山文化的核心區域,是中國梅山文化藝術之鄉、中國蚩尤故里文化之鄉、全國武術之鄉、中國山歌藝術之鄉、中華詩詞之鄉。
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梅山蠻”歸化后置縣。取“王化之新地”之意。新化縣在周時為荊州之域,春秋時屬戰國楚地,秦時屬長沙郡,漢時屬長沙王國益陽縣。宋神宗熙寧五年置新化縣,隸屬邵州。南宋寶慶元年改邵州為寶慶府,新化屬寶慶府。元時屬寶慶路,行政長官稱縣尹。明清時屬寶慶府,行政長官稱知縣。
辛亥革命后,民國三年至十年(1914-1921)屬湘江道,民國二十七年至三十八年(1938-1949)屬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行政長官稱縣知事或縣長。1949年10月21日成立新化縣人民政府,屬邵陽專區,行政長官稱縣長。1977年10月屬漣源地區。1982年6月漣源地區更名為婁底地區,屬婁底地區。從1999年7月后,婁底地區改為婁底市,新化屬婁底市,縣人民政府駐上梅鎮。
解放初,新化縣即建立區、鄉、村、閭基層政權,1950年11月,新化縣共13個區,248個鄉鎮,1951年10月,將第八區坪上等18個鄉、第九區龍溪浦等12個鄉和第四區田心等4個鄉劃入新邵縣,將第十區羅洪等20個鄉、第十一區水車等13個鄉劃入隆回縣。
1952年再次調整為21區,545鄉、3鎮,1953年5月,撤銷十九區,將江東等11鄉劃歸溆浦縣,留下大坪、鐵爐2鄉入第十二區,長峰鄉入第六區。同時,隆回縣第六區除福田、麻羅2鄉外,水車等12鄉重歸新化,為第十九區。
1956年撤區并鄉,設辦事處,1957年撤辦事處設基點鄉和城關鎮,1958年9月,除保留城關鎮外,農村區、鄉改建25個人民公社,1960年將禾青、毛易、礦山、中連、渣渡5個人民公社置冷水江市,1962年7月撤冷水江市入新化縣,就地置冷水江特區,1969年9月復置冷水江市,將冷水江、礦山2鎮和中連、毛易、梓龍、渣渡、禾青、潘橋、金竹山7個人民公社劃為該市行政區。
1975年將礦山、鐸山、三尖、巖口4個人民公社劃歸冷水江市。1984年5月新化縣84個人民公社改設為鄉人民政府,將1199個生產大隊改為村,至1989年12月,新化縣共有2個區級鎮、12個區、8個鄉級鎮、77個鄉、6個農村漁場,1142年村民委員會,11743個村民小組。1993年5月,田坪鄉改為田坪鎮。
1995年1月,新化縣撤區并鄉建鎮,將原有12個區、2個區級鎮、75個鄉、9個鄉級鎮撤并為19個鎮、7個鄉,保留原2個國有林場。
-
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是全國性的房地產估價和經紀行業自律管理組織,由從事房地產估價和經紀活動的專業人士、機構及有關單位組成,依法對房地產估價和經紀行...
-
岳陽市政府門戶網站是岳陽市人民政府,發揮著政務公開、網上辦事、互動交流的平臺和窗口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