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杯是“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的簡稱,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和全國學聯共同主辦的全國性的大學生課外學術實踐競賽。
“挑戰杯”競賽在中國共有兩個并列項目,一個是“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另一個則是“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這兩個項目的全國競賽交叉輪流開展,每個項目每兩年舉辦一屆。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以下簡稱“‘挑戰杯’競賽”)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全國學聯和地方政府共同主辦,國內著名大學、新聞媒體聯合發起的一項具有導向性、示范性和群眾性的全國競賽活動。自1989年首屆競賽舉辦以來,“挑戰杯”競賽始終堅持“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的宗旨,在促進青年創新人才成長、深化高校素質教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廣大高校乃至社會上產生了廣泛而良好的影響,被譽為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奧林匹克”盛會。競賽的發展得到黨和國家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江澤民同志為“挑戰杯”競賽題寫了杯名,李鵬、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題詞勉勵。歷經十屆,“挑戰杯”競賽已經成為:
——吸引廣大高校學生共同參與的科技盛會。從最初的19所高校發起,發展到1000多所高校參與;從300多人的小擂臺發展到200多萬大學生的競技場,“挑戰杯”競賽在廣大青年學生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顯著增強。
——促進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的創新搖籃。競賽獲獎者中已經產生了兩位長江學者,6位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人,20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導師,70%的學生獲獎后繼續攻讀更高層次的學歷,近30%的學生出國深造。他們中的代表人物有:第二屆“挑戰杯”競賽獲獎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中國十大杰出青年、北京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鄧中翰,第五屆“挑戰杯”競賽獲獎者、“中國杰出青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安徽中科大訊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劉慶峰,第八屆、第九屆“挑戰杯”競賽獲獎者、“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標兵、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級博士研究生胡鈴心等。
——引導高校學生推動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渠道。成果展示、技術轉讓、科技創業,讓“挑戰杯”競賽從象牙塔走向社會,推動了高校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深化高校素質教育的實踐課堂。“挑戰杯”已經形成了國家、省、高校三級賽制,廣大高校以“挑戰杯”競賽為龍頭,不斷豐富活動內容,拓展工作載體,把創新教育納入教育規劃,使“挑戰杯”競賽成為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平臺。
——展示全體中華學子創新風采的亮麗舞臺。香港、澳門、臺灣眾多高校積極參與競賽,派出代表團參加觀摩和展示。競賽成為兩岸四地青年學子展示創新風采的舞臺,增進彼此了解、加深相互感情的重要途徑。
“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
創業計劃競賽起源于美國,又稱商業計劃競賽,是風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賽事。它借用風險投資的運作模式,要求參賽者組成優勢互補的競賽小組,提出一項具有市場前景的技術、產品或者服務,并圍繞這一技術、產品或服務,以獲得風險投資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體、深入的創業計劃。
競賽采取學校、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全國三級賽制,分預賽、復賽、決賽三個賽段進行。
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努力培養廣大青年的創新、創業意識,造就一代符合未來挑戰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已經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作為學生科技活動的新載體,創業計劃競賽在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促進高校產學研結合,推動國內風險投資體系建立方面發揮出越來越積極的作用。
東勝黨建網-東勝區委組織部共設置內設機構10個,具體分為辦公室、研究室、人才工作科、干部一科、干部二科、綜合考評科、組織一科、組織二科、組織三科、電教信息中心。
-
硯都清風歡迎大家的訪問!硯都清風,主辦單位:肇慶市端州區紀委辦公室。硯都清風位于,地址:肇慶市端州區古塔中路15號區機關大院8樓。
-
黑河市政務公開辦公室主要職責是負責市政府會議的會務工作;協助市政府領導同志組織實施會議議定事項;負責市政府及其領導同志重要活動的組織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