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興安”系滿語,漢語為“丘陵”之意)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地處大興安嶺向松嫩平原過渡帶,東北、東南分別與黑龍江、吉林兩省毗鄰;南部、西部、北部分別與通遼市、錫林郭勒盟和呼倫貝爾市相連;西北部與蒙古國接壤,邊境線長126公里。設有中國阿爾山—蒙古松貝爾國際季節性開放口岸。總面積近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68萬,少數民族人口占47%,其中蒙古族人口占42.1%,是全國蒙古族人口比例較高地區。1980年興安盟恢復盟建制,現轄兩市(烏蘭浩特市、阿爾山市)三旗(科爾沁右翼前旗、科爾沁右翼中旗、扎賚特旗)一縣(突泉縣),其中,阿爾山市和科右前旗為邊境旗市,烏蘭浩特市為盟委行署所在地。
興安盟是革命老區。1947年5月1日,新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政權——內蒙古自治政府就誕生在這里,是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最早實踐地。擁有“五一會址”、“烏蘭夫辦公舊址”、“民族解放紀念館”等一批革命舊址。
水資源豐富。大小河流200多條,水庫25座,總庫容19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50億立方米,居自治區第二位,是東北地區的“水龍頭”,具備水煤組合、發展新型煤化工和新型能源的獨特優勢。
生態地位重要。位于嫩江、松花江流域和科爾沁沙地源頭,是大興安嶺林海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利用草原面積3900萬畝、森林面積2400萬畝、可利用荒漠化土地面積2000萬畝,生態服務價值、碳匯功能潛力巨大,是東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和生態服務區。
原生態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10個,總面積1000多萬畝。特別是阿爾山地區集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于一身,擁有溫泉、濕地、火山、冰雪、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觀,是典型的生態文明體驗區。
農牧業發展條件較好。年均降水量400—450毫米,雨熱同期,四季分明,是世界公認的“玉米黃金種植帶”和“最佳養牛帶”。耕地面積1200萬畝,糧食年產量穩定在50億斤以上,牲畜存欄820萬頭只。
-
-
額敏縣人民政府網站主要由額敏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主辦,平臺為你提供最新額敏縣新聞、中央要聞、**新聞、政務動態等信息。
甘肅人大網專注于發布人大新聞、地方立法動態、人大資深建設、人大工作交流以及各地人大工作動態等內容。
-
寶雞黨建網是由中共寶雞市委組織部主辦的網站,主要包含了騰飛的寶雞、走進組織部、黨建工作、干部工作、人才工作、調查研究、主題活動、常用下載等欄目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