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陰位于湖南省北部,居湘資兩水尾閭、南洞庭湖濱,縣域總面積1581.5平方公里,總人口75萬,轄19個鄉鎮、419個行政村。是長株潭城市群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濱湖示范區、湖南省承接產業轉移試點縣、湖南省最具投資吸引力縣,長株潭城市群全國“兩型社會”試驗區建設總體規劃確定的產業轉移承接基地、現代裝備制造業配套基地、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和加工基地、區域性港口物流基地和休閑旅游服務基地。省“兩型辦”已批準在我縣設立濱湖示范區起步區,并將5平方公里的界頭鋪片區納入全省“兩型社會”建設“五區十八片”重點推進。
一是區位優越。湘陰地處長沙、岳陽、益陽三市五縣中心,緊鄰省會長沙,縣城距長沙中心城區38公里,所轄鄉鎮距長沙最近的只有19公里,處于“長株潭”半小時經濟圈內,是“長株潭”地區沿湘江、過洞庭、經長江出海的必經通道,既是“長株潭”城市群沿江北上在洞庭湖的“大碼頭”,也是岳陽和武漢城市圈對接“長株潭”城市群的“橋頭堡”,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二是交通便捷。湘資兩水貫穿湘陰全境,通航里程260公里,沿湘江上溯40公里可達長株潭城市群綜合物流樞紐長沙新港和金霞物流園,下經洞庭湖、入長江、出吳淞,通江達海,是長沙新港、金霞物流園水上運輸的必經通道和重要支撐點。湘陰漕溪港區深水碼頭常年通航能力在3000噸以上,是湖南省地理條件最優越的內河深水碼頭。漕溪港一期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二期2個3000噸級泊位即將動工建設,引進海南金泉公司投資2億元建設的漕溪物流園已正式啟動。陸路多點對接省會長沙,向東沿S308線距京廣鐵路和武廣客運專線15公里、距京珠高速20公里;向南經芙蓉北路30分鐘可達省會長沙,50分鐘可達長沙黃花機場;建設中的京珠高速復線縱貫我縣南北,在縣內設有兩個互通;規劃建設的長株潭城際輕軌經過我縣并設兩個站點,湘陰與長株潭的時空距離將進一步縮短。
三是資源豐富。目前縣內可成片開發的面積3000-6000畝的丘崗山地眾多,土地價格較低。湘資兩水在縣境內相匯入洞庭,淡水資源相當豐富,有“天下缺水、湘陰不缺水”的美譽。同時,湘陰是一個老工業基地縣和流通大縣,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目前全縣青壯年勞動力近40萬人,在外務工人員20萬人,擁有一大批熟練工人、專業技術人員和營銷隊伍。現有公辦職業教育學校4所、民辦職業教育培訓機構5所,湘陰縣第一職業中專是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專、湖南中等職校十強,湘陰六中是湖南大學建立的“教育強省”基地,每年培訓專業技能人才近萬人,可為企業發展提供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和源源不斷的勞動力支撐。四是產業承載能力強。湘陰緊鄰省會長沙,濱湖臨江達海,是最適宜發展先進制造業的黃金寶地、最適宜發展港口物流業的經濟腹地、最適宜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綠色基地,也是省會長沙和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優勢后方。湘陰工業園是省級工業園區,園區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已形成以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為主導產業的產業發展格局。同時,按照“一園多區”的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園區經濟。目前,洋沙湖工業區現已拉通“三縱兩橫”的園區主干道,水、電、氣等配套設施完善,具備各類產業入園的基礎條件,能夠承接各類項目入園;金龍新區以先進制造業為主導,今年正式啟動建設;臨港產業區以大耗水、大運量工業為主,已初步完成建設規劃。此外,我縣與省輕工行辦合作開發的中國(湖南)輕工產業園,采取“行業牽頭、政府支撐、產業聚群、市場運作”模式建設,規劃面積15.4平方公里,被國家輕工行業管理總會定為全國輕工產業調整振興的第一個創新性示范產業園,創建國家級產業園。全縣規模工業企業達13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先進制造、光伏電子信息產業為主,以裝飾建材、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精細化工為輔的產業集群,擁有中國馳名商標3件、中國名牌產品1個、湖南省著名商標19件、湖南省名牌產品17個,品牌擁有量居全省前列。
近幾年來,我縣緊緊圍繞“敞開南大門、對接長株潭、建設新湘陰”這根主線,大力推進“四化兩型”建設,有力地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提速提質、跨越發展。全縣呈現發展加速、效益提升、走勢強勁、大局穩定、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
-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是是國務院25個組成部門之一,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主管全國的審計工作。審計長是審計署的行政首長,是國務院組**員。
-
公安縣位于中國湖北省中南部邊緣,始建于公元前202年,因三國時左將軍劉備在這里安營扎寨而得名。全縣版土面積2258平方公里,轄16個鄉鎮、321個行政村,總人口...
-
高密市人民政府,中國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