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凌海2495平方公里的綠色大地,68.7公里的藍色海岸線,西鄰中國北部一類開放口岸錦州港,東接新興石油城盤錦市,南臨美麗富饒的遼東灣。平海相抱,浪花簇擁,八面來風,一方熱土。這就是遼寧省五點一線環渤海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最北方的沿海開放城市——凌海。她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充滿無限生機的渤海之濱錦州灣畔,在連接東北平原與華北平原的遼西走廊上,放射出瑰麗的光芒,彰顯著無窮的魅力! 凌海地處關內外的咽喉地帶,環抱英雄城市——錦州。市區距錦州港、錦州機場各30公里,京哈鐵路、京沈電氣化鐵路及京沈、錦阜、錦朝高速公路、國道102線貫穿全境,市、鄉、村公路縱橫交錯,織就了稠密的現代立體交通網絡。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發達的交通環境為凌海跨越式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改革開放以來,凌海多業并舉,構筑了以金屬冶煉、農副產品深加工、建材石材、服裝紡織、機電制造和精細化工為主,汽車零部件、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正在崛起的現代產業格局。其中,以沈宏、華龍、華宇為主的金屬冶煉壓延業出口量位居全國前列,去年,鉬鐵產量近1.8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22.4%,產值70多億元,被譽為中國的“鉬鐵之鄉”。新開工的1500噸多晶硅項目總投資15億元,年產值可達37.5億元,成為東北最大多晶硅生產基地。以優質高效現代農業為核心,精心打造綠色品牌。凌海是東北三省最大的外貿菜生產出口基地,遼寧的商品糧基地、瘦肉型豬生產基地和水果生產大市。全國聞明的“百合小菜”、“建業韭菜”、“魏家西瓜”、“邦特豬肉”、“和森小米”等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堅持放手、放開、放活原則,凌海第三產業發展突飛猛進。信息、金融、保險、旅游、家政服務、物流配送等行業蒸蒸日上;功能設施齊全、服務理念先進的多家星級賓館使您賓至如歸;移動電話、程控電話聯通世界各地,國際互聯網覆蓋全境。各業的快速發展帶動全市經濟不斷躍上新臺階。2007年,全市有100多種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年出口創匯4億美元,始終位居錦州出口創匯榜首。凌海在遼寧省44個縣(市)中異軍突起,躋身綜合經濟實力十強行列。進入21世紀以來,凌海正大力挖掘區位優勢,承接港口輻射,整合區域資源,激活生產要素,努力打造錦州對外開放前沿區、臨海產業新興區和濱海開放新城區。新規劃的125平方公里凌海大有臨海經濟產業區,被納入遼寧省“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重點支持區域,享受“五點一線”部分優惠政策。
凌海是中華文明的曙光“紅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境內有多處史前文化遺址。境內十三峰與關外第一山醫巫閭山一脈相承,像一位飽經滄桑的長者,對凌河兒女講述著遠古舊事。當年乾隆皇帝東巡路過十三峰,驚詫于關外這座清新秀美的所在,欣然揮毫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巍峨天外見芙蓉,雨夜新天羅帶成。自是閭山行盡處,畫圖云擁十三峰。”這畫圖般的十三峰也正是一代梟雄張作霖的安眠地之所在。西北的翠巖山地勢陡峭、山峰如簇、奇絕秀美,山上殿閣軒昂,文化古跡甚多,吸引著大批游客觀光。坐落在其腳下的忙牛屯村是當年遼沈戰役東北野戰軍錦州前線指揮所所在地,目前,這里已成為全國紅色旅游黃金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凌海還是現代著名作家蕭軍的故鄉,當年他就是從這里走向文壇,走向革命圣地延安的。蕭軍紀念館和蕭軍墓就坐落在市區內的蕭軍公園,中國蕭軍研究會每年都要來這里召開年會,研究蕭軍文化,弘揚蕭軍精神。蕭軍紀念館內藏有蕭軍文稿、蕭軍研究資料及蕭軍生前收集的書刊、字畫等文物4086件,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83件,毛主席與蕭軍先生交往的書信,在這里也有收藏,目前已接待參觀來訪的知名學者、海外華僑及國際友人等15萬人次。新建成的蕭軍故居和蕭軍廣場每年接待游客也不下萬人。作為全國教育、文化、體育工作先進市,凌海有著重視文化教育的優良傳統。城鄉多個休閑廣場,各種文化設施、體育場館一應俱全,極大滿足了城鄉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凌海山、平、洼、海俱全,資源富足,種類繁多,物產豐富,氣候宜人。
全市耕地面積120萬畝、宜果宜林山地面積45萬畝、灘涂18萬畝、10米等深線近海水域資源98萬畝,盛產海參、對蝦、文蛤、海蟄、梭魚、河豚魚、梭子蟹等產品,是遼寧省重要的水產品生產基地,產品遠銷東南亞、歐美等地區,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凌海電力充足,是全國電氣化建設先進市,電網供電總容量達411.6兆伏安。特有的風能資源達100萬千瓦以上,每年可開發利用20至30萬千瓦。總投資30億元的國電電力風電項目即將陸續并網發電。品種多樣的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已探明的黃金、煤炭、膨潤土、花崗巖、石灰巖等金屬和非金屬礦藏20多種,其中花崗巖儲量數十億立方米,其質地優良,是北京人民大會堂主要建筑材料。充足的水資源是這塊土地給予凌海兒女的寶貴財富,大、小凌河水系遍布全境,可利用的水資源總量達5.2億立方米。凌海位于世界八大候鳥遷徙路線之一的東亞—澳大利亞路線上,每年初春和深秋都會有丹頂鶴、白鸛、大雁等百種鳥類云集這里。10萬公頃濕地資源,正申請為國家保護區,每到秋天,這里稻谷金黃、瓜果飄香、紅海連天、風景如畫。 大海,賦予了凌海人開闊的視野、寬廣的胸懷、奔放的性格和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如今,提供優惠政策、完善基礎設施、強化服務功能,已成為凌海人全方位建設誠信凌海、禮儀凌海、靚麗凌海、和諧凌海,讓凌海真正成為有識之士投資熱土的莊嚴承諾和具體實踐。面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遼寧省“五點一線”沿海戰略深入實施的大好機遇,凌海確定了“一年邁大步,兩年上臺階,三年再造一個新凌海,全省位次向前排”的宏偉目標。目前,全市上下正沿著這一清晰脈絡,扎實有效地積極向前推進。省級大有臨海經濟產業區、百里濱海工業帶、近海精品養殖區、海濱文明城鎮群、沿海特色農牧區等生機勃勃、日新月異,一個欣欣向榮的新凌海正意氣風發、信心十足地走出凌海面向全國邁向世界。 歡迎國內外企業家來凌海投資興業! 歡迎各方朋友到凌海觀光旅游! 中國凌海歡迎您!
凌海市(原名錦縣)位于渤海遼東灣畔,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是一座美麗的沿海開放城市,素有“遼西走廊上一顆明珠”之美譽。1993年11月16日經國務院批準撤縣建市。凌海市地理位置介于北緯40°48’-41°26’,東經120°42’-121°45’之間,全境環抱遼西中心城市錦州市區,全市轄19個鄉鎮(場)、2個街道辦事處和260個行政村,總人口為53.7萬,有滿族、回族、蒙古族、朝鮮族等15個少數民族。凌海市自然地貌結構大體分為“四山二水四分田”,境內“山、平、洼、海”俱全,土地總面積2495平方公里(行政區域面積2638.5平方公里)。2008年,我市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快速增長,地區生產總值突破百億元大關,預計實現130億元,增長2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預計實現6億元,凈增2億元,增長46.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實現47億元,增長36.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實現47億元,增長42.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實現27億元,增長25.9%;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實現6500元,增長14.5%。經過艱苦工作和不懈努力,重點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總規劃面積125平方公里的大有臨海經濟產業區被省列為 “五點一線”重點支持區域,集中供熱工程如期供暖,濱海公路凌海段開工建設,爭取亞行貸款工作進展順利。
-
**貿易投資促進局是促進本地對外貿易及引進外資,推動**與世界各地之間經貿關系的發展的政府機構,主要圍繞“一個中心,一個平臺”,加強與內地及葡語國家經貿聯系,有...
云南消防政務網圍繞“警務公開、在線服務、公眾交互”三大定位進行建設。網上消防監督業務申報、辦理,公布審批結果等功能的設置,能為社會公眾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辦事服務...
河北新聞網慷慨歌頻道主要提供興翼之聲、燕趙觀瀾、重磅言論、e觀滄海、鏗鏘而歌、頻道公告等多個欄目內容。
江西省基礎教育資源網是由江西省教育廳主管,江西省基礎教育資源中心主辦的為廣大教師、學生提供中小學、幼兒園、特殊教育等教育資源,及交流互動服務的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