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蘇州高新區在1992年2月前無獨立的行政轄區。
1992年3月,新建的蘇州河西新區開始代管原屬蘇州市郊區橫塘鄉的永和、星火、曙光、落星、何山、獅山6個行政村。區域范圍:東瀕京杭大運河;南抵向陽河、橫塘鄉北界;西達獅子山、何山;北接吳縣楓橋鎮南界。區域面積6.8平方公里。
1993年4月2日,蘇州河西新區改稱蘇州新區。蘇州新區代管的區域范圍擴大至原吳縣楓橋鎮的徐何、典橋、金莊3個村,木瀆鎮的興隆、新升、明星、石城4個村和郊區橫塘鄉的黃山村。區境四至:東瀕京杭大運河;南接向陽河、橫塘鄉北界和吳縣木瀆鎮長浜、沈巷等村;西臨木瀆鎮白塔、南浜、金山3村和吳縣楓橋鎮支英村;北連楓橋鎮支津、毛家、木橋、合利4村。區域面積16.8平方公里。
1994年6月10日,吳縣的楓橋鎮,木瀆鎮的興隆等4個村和郊區橫塘鄉的永和等7個村劃歸蘇州市管轄。由蘇州新區管理委員會行使行政管理職能。轄區范圍:東與京杭大運河相臨;南與向陽河、橫塘鎮北界和吳縣木瀆鎮長浜、沈巷、天平諸村接壤;西與吳縣藏書鄉的五峰、天池、篁村3個村和郊區滸墅關經濟開發區的鹿山、石羊2個村相連;北與滸墅關經濟開發區的五圖、塘西、紅星、長亭4個村毗鄰。境域面積52.06平方公里。
2002年9月,蘇州市委、市政府對新區、虎丘區、相城區、吳中區等進行了區劃調整,將虎丘區虎丘鎮和白洋灣街道以及橫塘鎮的部分村劃出,由相城區和吳中區劃入通安鎮和東渚鎮、鎮湖街道,建立蘇州高新區、虎丘區,2003年12月蘇州市人民政府批準橫塘鎮和楓橋鎮改為橫塘街道和楓橋街道。
區劃調整后的蘇州高新區、虎丘區東臨石湖和京杭大運河,與滄浪區友新街道,金閶區三元街道、白洋灣街道以京杭大運河為界,與金閶區虎丘街道,相城區黃橋街道的青臺、民安、大莊、陳旗、下莊5個村毗鄰;南與吳中區越溪街道的莫舍、張宅、吳山、張橋4個村,木瀆鎮的金山、天平2個村,藏書鎮的五峰、天池、篁村、官橋等村,光福鎮的楓浜、浩度、安山等村接壤;西及西北瀕太湖;北與相城區黃埭鎮的長涇、潘陽2個村,東橋鎮的方橋、埝橋、桑浜、羅埂、矯埂等村,望亭鎮的堰頭、華陽、巨莊、吳泗涇、孟河等村毗鄰。行政面積223.36平方公里,2010年末區域總人口72.51萬,其中常住人口33.57萬,暫住人口38.16萬,外籍人口0.78萬。下轄獅山、楓橋、橫塘、鎮湖4個街道及滸墅關、通安、東渚3個鎮,下設科技城、滸墅關經濟開發區、蘇州西部生態城、蘇州高新區出口加工區和保稅物流中心。高新區管委會、虎丘區人民政府駐地在運河路。
蘇州高新區、虎丘區地勢西高東低,吳淞標高4.88m-5.38m,土質粘性,地耐力強,地質穩定。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春秋短,冬夏長,四季分明,全年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溫度17.7攝氏度。
蘇州高新區、虎丘區交通十分便利,距上海虹橋國際機場90公里、浦東國際機場130公里,距上海港100公里、張家港港口90公里、太倉港70公里、常熟港60公里。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京滬鐵路、京杭大運河和繞城高速公路從境內穿過,高水準建設的太湖大道橫貫東西。
蘇州高新區、虎丘區東接世界歷史文化名城的蘇州古城,西瀕三萬六千傾煙波浩淼的太湖,南與蔥翠綿延數十里的江南丘陵連為一體,石湖風景區、洞庭東西山風景區、天靈風景區和楓橋寒山寺、虎丘風景區環繞四周。區域吳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豐厚,有“江楓古韻”、“寒山鐘聲”等歷史文化遺產和“金山石匠”、“鎮湖刺繡”等傳統工藝,還有建于南宋的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萬佛石塔”,建于明萬歷年的市文物保護單位“文昌閣道院”和建于清乾隆年間的市文物保護單位“三里亭”,是一塊集江南山水秀麗和吳中文化溫柔于一體的“風水寶地”。
蘇州高新區城市規劃緊緊圍繞爭創“一流園區”目標,全力打造“效益新區”、“活力新區”、“和諧新區”,全面提升“五個功能組團”建設。在協調發展規劃指導下,把中心城區建成集金融商貿、文化休閑和高品質居住于一體的蘇州西部都市中心;把科技城建成融“科技、山水、人文和創新”特色于一體的一流研發創新高地和科技山水生態城;把通滸片區建成集生產、生活和生態相配套的現代化產業區和北部新城;把湖濱片區建成融太湖山水與田園風光、現代農業與生態旅游于一體的新農村樣板區;把橫塘地區建成借助國際教育園綜合性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資源優勢而快速城市化的科技教育配套區。
-
-
鹽山縣人民政府網站主要由鹽山縣人民政府主辦,專業為你發布最新鹽山縣新聞、鹽山縣概況信息、政務信息等內容。
中國徐州鼓樓區政府網是由徐州市鼓樓區委、鼓樓區人民政府主辦的,主要提供了走進鼓樓、新聞中心、政府信息公開、公告服務、公眾參與、網站導航等內容。
-
南京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是根據國務院《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和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調整實施方案的函》、南京市機構編制委員會《關于建立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