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地處江蘇承南啟北、中心節點區域,與泰州、鹽城、淮安市交界,轄14個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有機農業開發區,總面積1468平方公里,人口92萬。境內河湖密布,土壤肥沃,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是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地,全國首家有機食品基地示范縣、首批平原綠化先進縣、首批生態示范區、中國荷藕之鄉、中國慈姑之鄉。近年來還先后成功創建成為國家生態縣、國家園林城市、衛生縣城,江蘇省文明城市、省級社會治安安全縣。2013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4.42億元,可比價增長12.4%;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46.60億元,增長10%。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3.72億元,增長14.5%。
寶應境域置縣已有2200余年。新石器時代,寶應地域已有人類活動。春秋時,寶應地域屬吳。戰國時,吳亡屬越,后越亡屬楚。至戰國末期,楚為秦并,此地屬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立東陽縣。治所設東陽城,位于云山南麓,即今盱眙縣東陽鎮北。遺城尚存,土城垣大部清晰可見。隋開皇初始定名為安宜縣,境域始相對穩定。縣境東臨射陽湖,湖由安宜、山陽、鹽城縣分治;西達云山、山與盱眙縣分治;北至黃浦及白馬湖北,與山陽縣交界;南至津湖,與高郵縣為界。治所設平安故城,時易名安宜城。梁、北齊、陳、北周時陽平郡、東莞郡均治于此。隋末,安宜城為杜伏威屠毀,廢址后又淪于湖中。唐初,安宜縣治所北遷于白田,即今縣治寶應城所在地老城區。唐上元三年(762年),縣境獲“定國之寶”,肅宗詔書,將安宜縣易名為寶應縣,一直沿稱至今。
株洲馬上就辦網絡問政平臺主要為你提供最新株洲最新新聞、株洲民生、株洲全市動態,同時為你在線解決各種政務問題。
本網站受理涉嫌違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
人事考試中心是各省人事廳直屬事業單位,主要承擔國家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執業資格考試、以及職稱外語考試的考務及培訓工作;承接機關、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委托的命題考試...
泗洪縣地處江蘇西北、淮河下游,東臨洪澤湖,西與安徽接壤,位于長三角經濟區和江蘇沿海經濟帶交叉輻射區域,縣域面積2731平方公里,人口107萬,是中國著名的名酒之...
大連黨建網,www.dldj.gov.cn
恩施教育 教育局 教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