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縣位于湖南省東南部,因地處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始建于1952年7月,雖時間不長,然溯源稽古,歷史悠久。從西漢高祖5年(公元前202)始建酃縣,至清乾隆21年(1756)析衡南縣東南境置清泉縣,立郡設州,析縣置府,分區建市,幾易其名,歷經滄桑2000余載。
衡南自古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古有精金石鑒賞,工詩、書、畫,時稱三絕的符翕;著《醫學歌括》六卷二十萬字的醫學家蔣玉軒;遺貌取神、兔起鶻落、自成一體的書法大師肖遷。近有30年代代表中國第一個出國參加奧林匹克比賽的著名短跑女將李森;50年代出任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總稽核、會計長的何連玉;1982年膺選為“臺灣十大詩人”之一、有“詩魔”之譽的洛夫。更有大革命時期,被毛澤東稱為“湖南的一面旗幟”的革命家謝晉以及革命家廖煥星、王球等,他們都為衡南寫下了不朽的篇章。
衡南山川秀美,風光旖旎,名勝古跡,卓然不類。境內數百里,東有怪石嶙峋、景觀奇特的川口、麥園、桑田三大溶洞和碧波萬頃的龍溪湖;南有綠樹蔥郁、萬鳥和鳴的江口鳥洲和綠水蕩漾的湘江晚唱;西有修竹挺拔、古木參天的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岐山,山腰仁瑞寺為湘南名剎和佛教圣地之一,寺中有清光緒帝御賜的匾額,山中曲徑通幽,是極好的避暑佳處。雄偉壯觀的雨母山杉松密立,云霧飄渺,令人神往。尤其是耒河中的江口鳥洲,綠樹蔥蔥,棲息的鳥類有16目37科161種,總數10萬只以上,被列為湖南省重點自然保護區。江口鳥洲與岐山仁瑞寺被列為衡陽市“三點一線,三日游”的旅游項目,還有栗江的王家祠堂始建于明代,被譽為“衡陽第一祠堂”,建筑宏偉,雕梁畫棟,工藝精巧,碑牌匾額均為名人手跡。
衡南縣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礦藏主要有鎢、錳、鉛、銅、鐵、鈾、鋁、金、煤、螢石、重晶石、芒硝、長鉀石和瑪瑙等20多種,特別是螢石,儲量大,品位高,馳名中外。重晶石含硫酸鋇高達94.8%,暢銷國內外。水利資源豐富,現有各類型水庫3291座,正常蓄水總庫容2.05億立方米,1989年被國家水利部命名為“全國水利建設先進縣”。衡南位置優越,交通便捷,京廣復線縱貫南北,湘桂鐵路橫亙東西,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改革開放以來,衡南縣兩個文明建設實現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古邑衡南正以更優惠的待遇,更寬松的環境,更美好的形象,廣招天下商,誠迎萬里客。
衡南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南為百粵門戶,北為三楚咽喉,東南西三面環抱衡陽市區。湘桂鐵路、衡昆高速公路橫亙東西,京廣復線、京珠高速公路縱貫南北;國道107、322線穿境而過,省道1807、1843線左右延伸;湘江、耒水、舂陵水、蒸水四季通航;衡陽機場、耒陽機場均距新縣城20公里以內。水陸空三位一體的交通運輸網絡現已形成。
勤勞樸實、熱情好客的衡南百萬人民真誠地希望能與國際國內有識之士和各界朋友攜手合作,熱忱歡迎和衷心希望各方面人士來衡南觀光,到衡南投資、興業,共謀發展,讓我們一道共譜新時代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