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興縣歷史悠久。在利城、村高、曹家等村莊發現的龍山文化遺址證明:遠在4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境內已是父系氏族社會,是比較稠密的人煙聚居區。
縣境遠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前少昊時,屬爽鳩氏國(以爽鳩鳥為圖騰的氏族);唐堯、虞舜、禹夏時屬季則氏國;殷商時,初屬逄伯陵國,后屬蒲姑氏國。周代,為齊國地。
春秋時期為博昌邑(故址在今寨郝鄉寨郝村南)與樂安邑(故址即今老縣城)。戰國時期置博昌縣、樂安縣與千乘縣。
西漢時期,境內置六縣一國:縣境東部為利縣,包括廣饒縣西部,治所在今店子鎮利城村;利縣以西為博昌縣,治所在今湖濱鎮寨郝村南;縣境南部為延鄉侯國,其域包括桓臺、高青部分縣地,治所在今錦秋街道辦事處安柴村西;縣境西南為高昌縣,包括高青縣東南部,治所在今錦秋街道辦事處灣頭村南;縣境中部為樂安縣,治所即今博興老縣城;樂安以北為千乘縣,其域橫跨今博興、高青兩縣部分地區,其治所,一說在高青縣東境,一說在今博興縣陳戶鎮馮吳村;縣境北部沿黃地區為濕沃縣,其域大部在今濱州市,治所蒲城。諸縣中,利縣屬齊郡,濕沃縣屬渤???,其余皆屬千乘郡。
新莽時期,改千乘郡為建信郡。
東漢初年襲西漢建制。永元七年(95年)改千乘郡為樂安郡(后改“國”,復改郡)境內為五縣地:博昌縣、樂安縣、千乘縣、利縣、沿黃地區仍為濕沃縣地。俱屬樂安國,各縣治所未變。
晉代,千乘縣地并入濕沃縣,境內為博昌縣、樂安縣、利縣與濕沃縣,屬青州樂安郡。
南北朝北魏時期,博昌縣移置今壽光縣,境內置樂陵縣、陽信縣與般縣。前二縣屬樂陵郡。樂陵縣治所始在蒲姑城舊址,北齊時移樂安故城。陽信縣治所在原博昌城。樂陵郡城在今陳戶鎮馮吳村。般縣治所在今店子鎮般若村。
北齊沿襲北魏制,后周又因之。
隋朝,開皇十六年(596年)撤樂陵縣、陽信縣及般縣復置博昌縣,治所仍在博昌故城。開皇二十年置新河縣,大業初年,廢,并入博昌縣。濕沃縣改為蒲臺縣。俱屬青州北海郡。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復置樂安縣、新河縣,連同原博昌縣俱屬乘州(武德二年置,領五縣,另有千乘、壽光二縣)。武德八年(625年)廢乘州,新河縣、樂安縣并入博昌縣。境內北部沿黃地區為蒲臺縣地,仍屬青北?????傉露?669年)博昌治所移于樂安故城即今縣城,再未遷址。
五代時期,梁朝沿襲唐代建置,后唐避獻祖李國昌諱,改博昌縣為博興縣。
宋代,博興縣屬京東東路青州北???。
金代,博興縣屬山東東路益都府。
元朝初年,升博興縣為博興州,屬益都路總管府。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博興州為博興縣,屬山東布政司青州府。
中國民國初年,廢府設道,博興縣屬岱北道;民國4年(1915年),改屬濟南道;民國14年(1925年)改屬淄青道;民國17年(1928年)道制廢,博興縣直屬省政府;民國27年(1938年)全省先后設魯西、魯北、膠東3個行署轄17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博興縣屬魯北行署第十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4年(1945年)改設魯北、魯西北、魯西、魯南、魯中、魯東6個政府辦事處,仍轄17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博興縣屬魯北辦事處第十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直至1948年9月24日,中華民國在山東的政權消亡。
1940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了山東省臨時參議會及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是年秋,共產黨領導的博興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立。1941年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劃全省為膠東、清河、冀魯邊區、魯中、魯南、魯西6個行政區,博興縣屬清河行政區。1943年9月省戰工委改為省戰時行政委員會,領膠東、魯中、魯南、清河、冀魯邊5個主任公署及濱海直屬專員公署,博興縣屬清河主任公署。1945年8月13日,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山東省政府成立,劃全省為膠東、魯中、魯南、渤海、濱海5個行政公署,領21個專員公署。9月,博興縣抗日民主政府更名博興縣政府,屬渤海行政公署清河專員公署。1949年3月山東省政府更名為山東省人民政府,博興縣政府更名為博興縣人民政府,仍屬渤海行署清河專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博興縣屬惠民專員公署。1956年3月撤蒲臺縣,其地域并入博興縣。1958年撤桓臺縣、齊東縣,其大部地域并入博興縣。同時,撤惠民地區,博興縣改屬淄博專員公署。1961年復置惠民地區,博興縣改屬惠民地區專員公署。1978年惠民專員公署更名惠民行政公署,博興縣仍屬之。1992年3月惠民地區行政公署改為濱州地區行政公署,博興縣仍屬之。2000年6月,濱州地區行政公署改為濱州市,博興屬之。
-
懷寧縣人民政府是懷寧縣的行政管理部門。1949年2月,經中區皖西區委批準,成立懷寧縣人民政府,隸屬皖西第二愛國**行政專員公署,6月,隸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安慶專...
廈門市教育局為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與中共廈門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合署辦公。設16個內設機構,分別是辦公室(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基礎教育處、高等教育處、發展...
-
三河市政府網-三河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戰略部署,以“建設繁榮幸福新三河”為統攬,大力弘揚“揚正氣、比奉獻、創一流”的工作主基調。
負責縣政府會議的準備工作,協助縣政府領導同志組織會議決定事項的實施。協助縣政府領導同志審核或組織起草以縣政府、縣政府辦公室名義發布的文件;負責起草縣政府領導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