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師阿拉爾市地處天山山脈中段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與阿克蘇地區溫宿、烏什、阿瓦提、柯坪、沙雅縣和阿克蘇市的5縣1市接壤,境內有國道217線、314線和省道207線、210線、309線,玉(爾滾)—阿(拉爾)公路、阿(克蘇)—塔(里木)公路、阿(拉爾)—圖(木舒克)公路、阿(拉爾)—和(田)公路、阿(拉爾)—沙(雅)公路交匯與此。師部駐地阿克蘇市,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1 010千米,阿拉爾市距阿克蘇市120千米。全師市規劃總面積6 180平方千米(其中阿拉爾市規劃面積5 265.8平方千米),由塔里木的阿拉爾、沙井子2大墾區和四、五、六團3個獨立墾區組成。師市下轄14個農牧團場、3個處、2個農場、1個鎮、1個維吾爾族牧業鄉,17個科教文衛事業單位,16家農工交建商企業,其中上市公司2家(青松建化、新農開發)。師市80%的面積實現師域、市域和管域的統一。
2014年,師市完成生產總值226.07億元,比上年增長1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8.59億元,增長7.0%;第二產業增加值81.47億元,增長36.4%;第三產業增加值46.01億元,增長10%。三次產業結構之比為43.6:36:20.4。人均生產總值72 910元,增長15.3%。是年,師市有國有及國有控股工交建商企業10家,實現利潤總額2.47億元。農產品生產者價格指數下降8.8%。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1.2%。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下降3.1%。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下降2.0%。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2%。
2014年,師市完成農業總產值208.49億元。其中,種植業產值186.71億元,林業產值2億元,牧業產值11.52億元,漁業產值0.83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7.43億元。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36個,自治區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7個,實現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91.98億元。全年農作物播種194 080公頃,比上年增長17.2%。其中,糧食種植21 413.33公頃,增長15.4%;棉花種植150 666.67 公頃,增長15.5%;蔬菜種植4 813.33 公頃,增長106.8%。棉花產量35.46萬噸,增長4.8%;糧食產量20.97萬噸,增長48.3%;蔬菜產量14.11萬噸,增長118.4%。年末實有果園59 306.67 公頃。其中,紅棗46 073.33公頃,紅棗產量83.24萬噸,增長62.2%;核桃8 026.67公頃,結果3 060公頃,核桃總產1.12萬噸。水果總產116.98萬噸,增長43.8%。當年新定植果園3 753.33公頃。全年人工造林760公頃,下降8.8%。年末牲畜存欄頭數58.1萬頭(只),增長11.4%。肉類總產量2.63萬噸,增長11.2%;牛奶產量6.96萬噸,增長0.1%;禽蛋產量0.29萬噸,增長25%;羊毛產量0.15萬噸,增長13.4%;全年水產品產量0.46萬噸,增長4.4%。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80.1萬千瓦,增長6.5%。其中,擁有大中型拖拉機5 398臺,增長17.5%;小型拖拉機7 225臺,增長7.8%;各類大小機引農具1.23萬臺(架),增長7.3%。農用柴油使用量2.85萬噸,增長16%。年末耕地有效灌溉面積182 046.67公頃,增長9.6%;高新節水灌溉面積127 786.67公頃,增長5%。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1 614噸,增長10.6%;化肥施用量18.62萬噸,增長25.3%;農藥使用量1 100噸,下降9.1%;農場用電量2.4萬千瓦小時,降低0.7%。
2014年,師市完成工業總產值171.34億元,比上年增長44.9%。其中,輕工業97.38億元,增長81.4%;重工業73.96億元,增長14.5%。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7.21億元,增長37.6%。工業產品銷售率96.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3.14億元,實現利稅總額25.77億元,經濟效益綜合指數321.4。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原煤110.53萬噸,增長197.5%;大米4.72萬噸,增長31%;食用植物油14.46萬噸,增長131.8%;飼料7.92萬噸,增長26.2%;自來水3 490萬噸,增長48%;乳制品2.37萬噸,增長29.4%;白酒1 200千升,增長14.5%;棉紗3.81萬噸,增長40.1%;棉布600噸;增長143.4%;塑料制品6.75萬噸,增長18.2%;鹽酸7.63萬噸,增長33.5%;磷肥4 000噸,下降20.1%;鉀肥3.60萬噸,增長24.6%;供熱302萬吉焦,下降24.3%;發電217 530萬千瓦時,增長100.5%。其中,火電205 248萬千瓦時,增長117.6%,水電12 282萬千瓦時,下降13.2%;紙箱2.12萬噸,下降15.2%;硫酸1.19萬噸,下降14.1%;磚7 633萬塊,下降72.4%;水泥629.16萬噸,下降17.6%;商品混凝土104.83萬噸,下降15.4%;化纖漿粕2.8萬噸,下降36.9%;化學纖維3 800噸,下降0.3%。
2014年,師市資質內建筑企業15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52.25億元,比上年增長47.1%。實現建筑業增加值34.26億元,增長34.2%。簽訂合同額217.59億元,增長66.0%。其中,上年結轉合同額25.57億元,增長18.7%;當年新簽合同額192.02億元,增長75.3%。房屋建筑施工885.50萬平方米,增長24.3%。其中,當年新開工540.90萬平方米,增長6.7%;房屋竣工522.80萬平方米,增長35.4%;房屋建筑竣工價值86.06億元,增長56.5%。
2014年,師市有民用汽車2.30萬輛。其中,載客汽車1.17萬輛,增長12.4% ;載貨汽車0.37萬輛;其他汽車0.76萬輛。載客汽車中,私人汽車1.03萬輛,增長6.77%。其中,私人轎車0.14萬輛,增長19.0%。其他汽車中,農用運輸車0.59萬輛。年末公路里程達2 911千米。全年道路運輸旅客周轉量16.32億人千米,比上年增長24.4%,其中個體運輸完成旅客周轉量7.66億人千米,降低9.2%。貨物周轉量64.72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32.2%,其中個體運輸完成貨運周轉量52.21億噸千米,增長153.4%。完成貨運量0.62億噸,增長28.9%,其中個體運輸完成貨運量0.44億噸,增長233.5%。完成營運業務收入33.94億元,增長34.2%,其中個體運輸完成營運業務純收入25.78億元,增長121.5%。
2014年,師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5.06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其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5.73億元,增長24.8%;第二產業完成投資60.82億元,增長4.0%;第三產業完成投資88.51億元,增長17.3%。三次產業投資比重由上年的8.6:39.9:51.5調整為9.5:36.9:53.6。在投資總額中,國有經濟完成投資88.77億元,下降4.7%,占53.8%;集體經濟0.46億元,增長123.8%,占比0.3%;私營個體46.59億元,增長102.1%,占28.2%;其他經濟29.24億元,增長4.8%,占17.7%。
按具體行業劃分:農、林、牧、漁業完成投資15.73億元,增長24.8%;工業完成投資60.82億元,增長4%。其中,制造業完成投資32.20億元,增長16.6%;采礦業完成投資4.62億元,增長127.3%;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完成投資23.73億元,下降17.7%。在制造業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完成投資4.16億元,下降61.2%;交通運輸業完成投資7.68億元,增長4.03倍。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投資9.36億元,增長28.7%。商品房銷售22.93萬平方米,下降24.4%。其中住宅19.68萬平方米,下降22%。商品房待售15.65萬平方米,下降6.5%。商品房銷售額7.10億元,下降31.5%。批發和零售業完成投資6.35億元,增長25.5%;住宿和餐飲業完成投資0.54億元,下降60.7%;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完成投資30.37億元,增長13.6%;居民服務和其它服務業完成投資0.47億元,增長172.7%;教育完成投資4.29億元,增長15.4%;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完成投資0.16億元,增長46.7%;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完成投資3.07億元,增長259.8%;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完成投資3.67億元,增長243.1%;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完成投資0.89億元,下降75.5%。以民生為主的“十件實事”項目完成總投資35.7億元,增長9.64%;涉及的54項民生工程完成年度任務。
全年資金來源169.30億元。其中,國家預算內資金35.86億元,占本年資金的21.2%;國內貸款20.18億元,占本年資金的11.9%;自籌資金101.74億元,占本年資金的60.1%;其它資金11.51億元,占本年資金的6.8%。全年新增固定資產154.67億元,增長13.9%。主要新增生產能力:棉紡3.8萬錠,發電6.72萬千瓦,輸電線路317千米。
2014年,師市完成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190.75億元,比上年增長30.4%。其中,限額以上法人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商品銷售83.21億元,下降18.6%。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50.72億元,比上年增長22.0%。其中,批發和零售業零售41.41億元,增長24.8%;住宿業零售1.16億元,增長25.5%;餐飲業零售8.15億元,增長9.0%。全年貨物進出口1.9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0%。其中,進口0.11億美元,增長2.1倍;出口1.83億美元,增長9.4%。
2014年,師市完成招商引資項目335個,總投資187億元。引進項目到位資金102.50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第一產業7.42億元,增長48.0%;第二產業48.35億元,下降8.8%;第三產業46.73億元,增長12.0%。援建投資項目17個,總投資5.18億元;當年開工建設項目17個,完成投資4.92億元,資金到位率95.0%。
2014年,有旅游景點12個。其中,星級以上旅游景點4個,旅游賓館5個,旅行社8家。全年接待游客110.6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42億元。
2014年,師市有水庫6座,總庫容5.23億立方米。機電井1 353眼,提水量8 090億立方米,修建水閘1 350座,堤防建設長度22.82千米。全年水利工程供水量21.10億立方米。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21.53萬噸標準煤,下降3.3%。各類能源中,消費煤炭181.26萬噸,增長19.8%;汽油495噸,增長12.5% ;柴油4 422噸,下降26.2%;天然氣10 267萬立方米,增長13.7%;電力11.4億千瓦小時,下降12.2%。全年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80.8%。工業煙(粉)塵排放總量0.87萬噸,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35.41萬噸,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33.87萬噸,綜合利用率94.7%。
2014年,師市有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5個,全年實施科技項目89項,34個科技項目獲得兵師獎勵。其中,獲得兵團獎勵2項,獲得師獎勵32項。師市擁有各類學校30所,教職工3 498人,增長1.2%;在校學生3.78萬人,下降3.6%;新招生0.9萬人,下降7.5%;畢業生0.98萬人,下降12.7%。普通高中在校學生0.62萬人,下降7.4%;招生0.21萬人,下降1.2%;畢業學生0.25萬人,下降24.4%。普通初中在校學生1.10萬人,下降8.7%;招生0.36萬人,下降9.7%;畢業學生0.39萬人,增長1.1%。普通小學在校學生2.06萬人,增長0.7%;招生0.33萬人,下降8.8%;畢業學生0.34萬人,下降16.3%。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與初中階段適齡少年入學率均達到100%。擁有廣播電視播出機構16個,其中農牧團場廣播電視播出機構14個。有線電視用戶46 000戶,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7%,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78.3%。擁有文化宮1座,紀念館(團史館)10座,其中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是“全國第二批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國家級AAAA景區和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兵團“黨風廉政教育基地”。新建連隊綜合活動室231個。師市共有衛生機構(含營利性衛生機構)408家,年末擁有各類衛生人員(含連隊衛生人員及營利性機構人員)2 524人,執業和執業助理醫師813人,注冊護士966人, 嬰兒死亡率3‰。
2014年末,師市總人口31.01萬人。其中,男性16.36萬人,約占總人口52.76%;女性14.65萬人,占47.24%。全部人口中,漢族27.82萬人,占89.71%;少數民族3.19萬人,約占10.29%。當年師市出生人口2116人,出生率為6.8‰;死亡人口1056人,死亡率3.4‰ ;人口自然增長率3.4‰。
全社會從業人數15.25萬人,比上年增長9.3%。其中,第一產業4.13萬人,下降22.1%;第二產業3.50萬人,增長19.2%;第三產業7.61萬人,增長33.2%。其中,單位從業人員7.57萬人,下降4.9%;私營及個體從業人員7.0萬人,增長36.9%。其他從業人員0.68萬人,下降22.9%。在年底全社會從業人數中,農牧團場從業人數9.70萬人,增長8.6%。全年實現就業再就業13 252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7 848人,新增勞動力就業5 404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2%。
2014年末,在崗職工工資總額40.98億元,增長20.4%;在崗職工平均工資50 796元,增長7.6%。全師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 826元,增長9.7%。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 606元,增長10.5%;團場連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004元,增長9.9%。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不含已退休人員)9.3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6.96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13.86萬人,參加工傷保險職工7.40萬人,參加生育保險職工7.40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面達109.0%。
-
EPA是美國環保總局,其目的是通過計算機軟件測定暴露水平和環境污染物對食物鏈中各種生物的影響。
佛山市三水區人民政府,三水,因西江、北江、綏江三江在境內匯流而得名。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建置三水縣。經國務院批準,1959年3月2日,三水縣并入南海縣;...
This is my page
-
河南人大網主要發布河南人大要聞、時政新聞、人大履職、人大資料、工作機構、重大事項等欄目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