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位置
蓬溪縣地處四川盆地中部偏東,涪江中游,位于東經105°03′~105°59′和北緯30°22′~30°56′之間。東鄰南充、武勝、合川,西連大英,南接遂寧、潼南,北靠射洪、西充。幅員面積125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57萬公頃,其中基本農田5.21萬公頃。
蓬溪境內丘陵面積占52.9%,平地狹小、溝谷河流縱橫。地形東北高西南低,海拔一般在350-450米之間,平均海拔高度400米左右,最高565.8米,最低251.3米,屬典型的川中丘陵地區。全境土壤成土母質,主要為侏羅紀系紫色砂泥巖風化而成的紫色土,砂石、頁巖、粘土、鹽鹵等資源儲量豐富,到2009年底,砂巖儲量為1090450萬噸,砂礫28704萬噸,頁巖3664083萬噸,粘土巖1643萬噸,鹽鹵60萬噸。蓬溪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有植物110余種,脊椎動物74種,魚類資源44種。
蓬溪生態環境良好。自然保護區1400公頃,全縣森林覆蓋率33.7%。蓬溪氣候屬中亞熱帶溫濕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極端最高溫39.4℃、極端最低溫-4.6℃,年平均降雨量929.5毫米,年均日照數1471.7小時,年均蒸發量990.3mm,相對濕度82%,≥10℃的活動積溫5383.2℃。境內大小河流214條,總長1013公里,蓄水量1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123立方米(不含徑流)。
二、人口和民族
蓬溪為人口稠密區。2009年末,總人口近80萬人,常住人口77萬人,縣城區常住人口12萬人;勞動力資源32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08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分別為7.45‰、5.95‰和1.51‰。全縣除漢族外,散居少數民族有彝族、藏族等32個,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0.5%。
三、行政區劃
蓬溪建置于東晉永和11年(公元355年),定名于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蓬溪劃出11個鄉鎮建潼南縣;1997年,劃出11個鄉鎮建大英縣。現轄31個鄉鎮、495個行政村、30個社區(其中城區9個)。
四、歷史文化
蓬溪歷史悠久,文化特色鮮明,素有“五史之鄉”、“孝子故里”、“中國洞經音樂發祥地”、“古壁畫藝術之鄉”、“大樂之鄉”等美譽。蓬溪是“中國革命老區”,1929年6月29日,根據中共“八七”會議精神,在中共四川省委的直接領導下,曠繼勛將軍在蓬溪率部起義,打響了大革命失敗后武裝反對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樹起了中國工農紅軍四川第一路大旗,建立了四川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蓬溪縣蘇維埃政府;2009年9月,領導起義的曠繼勛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以6.29起義歷史事件為依托打造的繼勛公園被列為四川省第二批國防教育基地。蓬溪是“中國書法之鄉”,“工詩文、善書法”之風歷代傳承,傳統書法藝術十分繁榮,全縣有以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畫研究院教學部主任、書法篆刻創研室主任,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兼職教授的曾來德先生為代表的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7人,省、市書協會員200余人、民間書法家5000余人。蓬溪也是全國群眾體育先進縣、四川省文化先進縣、省級平安縣、四川省第二批擴權強縣試點縣。
蓬溪旅游資源豐富。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梵寺壁畫、鷲峰寺白塔等眾多人文遺址;有“蜀中西子”赤城湖,有號稱“高峰奇觀、天下雙絕”的“天下第一”老子塑像和“八卦迷宮”;有唐代的禪院常樂寺、宋代的抗金要寨蓬溪寨和清代的奎閣。
五、區位交通
蓬溪地處成渝經濟圈腹心,周邊與重慶、成都、綿陽、南充、廣安等大、中城市毗鄰,車程均在1個半小時內。成南高速公路、達成鐵路、綿遂高速公路、國道318線橫貫全境。目前,全縣已形成以達成鐵路、成南高速公路和國道318線為主軸,省道為骨架,縣鄉路為網絡,江河、水庫航道水運為補充的現代交通格局。
六、發展戰略
改革開放以來,蓬溪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紡織、輕化工和電子為支柱的新的產業體系逐步形成,國際名茶“香葉尖”、中華名果“矮晚柚”、綠色食品“吉星貢粉絲”享譽國內外。蓬溪是國家產糧大縣,全國商品豬調出大縣,省優質油料基地縣,四川省最大的PIC外五元生豬制種、養殖基地,四川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縣、四川省糧食生產“豐收杯”獲獎縣(區)。基于對省市發展大勢的準確把握,基于對縣情的全面審視,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科學確立了“一三五三”跨越發展思路(即:牢牢把握“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的全縣工作總體取向;突出“發展綠色經濟、推進工業突破、著力改善民生”三大重點;大力實施“生態立縣、開放帶動、三化聯動、文化興旅、實干興縣”五大戰略;努力建設“富裕蓬溪、文明蓬溪、和諧蓬溪”)。省委九屆七次、市委五屆十三次全會召開后,按照省委、市委全會精神特別是市委“堅持以現代化為導向奮力推進三個加快”的戰略部署,在反復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集中廣大干部群眾智慧,進一步深化、拓展、延伸“一三五三”跨越發展思路內涵,研究提出了“借勢(市)發展、配套成渝、對接沿海”的工作思路(借助全市迅猛發展勢頭和遂寧已經成功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城市、中國金融生態市以及著力打造全省次級綜合交通樞紐的有利契機,主動接受輻射帶動;抓住成渝經濟區“一極、一軸、一區塊”規劃實施的大好機遇<蓬溪已經被納入“成渝通道發展軸”范疇>,進一步提升產業集聚力、要素轉化率、市場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主動配套成渝;深入推進擴權強縣試點工作,深入推進觀念創新和體制創新,特別是依托曠繼勛將軍被評為全國“雙百”人物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蓬溪對外形象,主動對接沿海),目前,全縣廣大干部群眾正大力弘揚革命老區精神、黑龍凼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堅持“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團結奮進、拼搏跨越”,突出“創新創業創優”,依托上游門業產業園、加快打造“中國西部門業基地”,依托金橋工業港、精心打造化工產業園,推進工業突破;依托縣域優良生態資源,發展綠色經濟,著力打造全省最大的綠色經濟示范區、全國最大的原生態鵝產業基地、全省最大的PIC豬繁育制種和商品豬輸出基地、川中最大的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依托書法和紅色資源,發展特色旅游,深度打造全國知名的書法和紅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奮力加快富裕蓬溪、文明蓬溪、和諧蓬溪建設進程。
-
河南省核工業地質局
金堂縣公眾信息是金堂縣黨和政府對外宣傳的大門、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渠道、群眾和企業辦事的快捷窗口、政府與群眾溝通交流的網上平臺,成為繼電視、廣播和報刊之后的對外宣...
國家統計局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主管全國統計和國民經濟核算工作,設立有統計數據、統計工作、統計知識等欄目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