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建院于1978年6月,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武漢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時任所長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哲學家、教育家李達。首任黨委書記密加凡、院長許道琦,現任黨組書記張忠家、院長宋亞平。
現設有11個研究所、2個科輔單位、7個職能處室、1個直屬中心,在職人員215人,離退休人員140人。擁有首屆“荊楚社科名家”1人,中組部直接聯系的專家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6人,享受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家12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6人。
建院以來,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和湖北省委、省政府關于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立足湖北,面向全國,創新理論,服務決策,在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服務省委、省政府決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積極開展應用對策研究,努力建設現代新型智庫,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老工業基地改造、國企改革、中部崛起、武漢城市圈、省域經濟中心“一主兩副”、“兩型”社會綜改區、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長江中游城市群、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新農村建設等方面推出了一批有影響的對策研究報告,受到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重視和采納;高度重視基礎理論研究,不斷培植科研品牌和核心競爭力。1978年以來,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5項、省社科基金項目105項、省科技攻關項目32項,出版著作758部,發表學術論文、調研報告、理論文章共計15400余篇。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達141項。其中,《中國轉向市場經濟體制的釋疑》等5項成果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楚學文庫》等著作獲國家圖書獎和中國圖書獎。《江漢論壇》創刊50多年來,已成為全國較有影響的核心刊物,連續兩屆被評為湖北省“十大名刊”,并被評為首屆湖北省出版政府獎,2012年被國家社科基金辦列入全國首批資助的100種學術期刊;積極開展理論宣講,竭誠為改革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大力發展碩士研究生教育,努力為社會培養社科人才。現有國務院學位辦授權的七個碩士點,共為社會培養碩士研究生700余人。經過50多年的辛勤耕耘和創新發展,已逐步建設成為多學科、多功能、信息化、開放型的全省社會科學綜合研究機構,省委、省政府的思想庫和智囊團。在以下幾個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一是有明確的科研定位
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為主攻方向,堅持學術立院、人才強院、改革興院、制度治院的辦院方針,認真履行專門智庫、理論陣地、學術殿堂、人才基地的社科功能,以打造新型智庫、建設全國一流的地方社科院為奮斗目標,努力建設省委、省政府信得過、用得上、離不開的“思想庫”和“智囊團”。
二是形成了一些優長學科
現有研究所涉及到10個一級學科、20多個二級學科。主要特色及優長學科有:宏觀經濟、產業經濟、區域經濟、楚文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
三是出版了一批學術著作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方面,出版了《鄧小平理論與跨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毛澤東治國方略》、《黨建工程研究》、《鄧小平理論新探》、《正道中國——十六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等。在哲學方面,出版了《馬克思主義真理觀》、《社會組織論》、《社會機制論》、《信息論概論》、《哲學的應用與改革》、《晚周禮的文質論》等。在政治學方面,出版了《中國地方國家機構概要》、《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地方政府原理》、《咸安政改》、《湖北農村新政的深度解讀》、《黨史論談》、《黨史新得》、《黨內法制與反腐倡廉》、《紅旗漫卷》、《中國公民參與制度化研究》等。在法學方面,出版了《科技進步法學概論》、《行政案例精析》、《行政法治》等。在社會學方面,出版了《社會關系論》、《交際社會學》、《中國人口遷移與城市化研究》、《現代職業分類概論》、《農民工市民化》、《社會學基本理論與方法論》等。在經濟學方面,出版了《土壤經濟原理》、《市場經濟模式概況》、《發展經濟學新探》、《政府經濟學》、《湖北老區脫貧模式研究》、《特色經濟論》、《綠色革命之路》、《中國改革與農業發展》、《水體經濟原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中國》、《大國農業論》、《流域經濟學》、《世紀初的美國經濟》、《湖北發展藍皮書》(系列)、《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年度報告》(系列)、《三農中國》、《長江中游城市群構建》等。在文學方面,出版了《楚風補校注》、《屈騷藝術研究》、《巴楚文化源流》等。在史學方面,出版了《楚文化史》、《荊楚文化志》、《楚學文庫》、《世紀楚學》、《楚學論叢》、《先秦藝術史》、《中國家族制度史》、《中國大革命史》、《湖北新民主革命史》、《湖北歷史文化論集》、《辛亥革命前后的湖北經濟與社會》、《招商局與湖北》等。在圖書情報學方面,出版了《信息接受論》、《社會科學圖書情報工作特殊性研究》等。
四是推出了一系列應用研究成果
繼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中部崛起戰略構想的基礎上,提出了武漢城市圈戰略建議,參與了《武漢城市圈總體規劃》編制的全過程;提出了以“1+8城市圈”為主體申報“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建議;提出了省域經濟“一主兩副”戰略構想;開展了中部崛起“支點戰略”、湖北“十二五”發展思路和有關行業規劃研究;圍繞湖北跨越式發展戰略、長江中游城市群、湖北名牌戰略、湖北文化產業發展對策、縣域經濟發展思路、和諧社區建設模式、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綜改試驗區、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荊門農谷、荊州“壯腰”工程、鄂州統籌城鄉試驗區、武漢新港等省委、省政府關心的重大問題展開研究,提出了一批有影響的對策建議。近五年,共完成省領導圈批或交辦課題143項,獲省委調研報告獎13項、省政府發展研究獎7項。形成了《要文摘報》、經濟形勢分析、《藍皮書》、《年度報告》、《三農中國》等應用研究品牌。編輯出版藍皮書21部,黃皮書3部,出版《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年度報告》4部。
五是加強了人才建設
改革人才選拔制度,推行新進人員招考制、崗位分配雙向選擇制、中層領導競爭上崗制。實施博士資助計劃,出版“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文庫”,開展“李達青年學術成果獎”評選活動,遴選青年學術骨干。選派年輕干部下基層掛職鍛煉,設立所長助理,不拘一格培養使用年輕干部。截止目前,科研系列共有研究員28人,副研究員21人,中級職稱39人,初級職稱26人;共有博士29人,碩士62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占全院職工總數的43%,專業技術人員占全院職工總數的56%,45歲以下的中青年占全院職工總數的56%。
六是堅持開門辦院
現有市(州)分院7家,縣(市)研究所9個。與中國社科院、有關兄弟社科院多次聯合舉辦學術研討會。與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西伯利亞所,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等國外學術組織簽訂了合作協議,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
負責縣政府會議的準備工作,協助縣政府領導同志組織會議決定事項的實施。協助縣政府領導同志審核或組織起草以縣政府、縣政府辦公室名義發布的文件;負責起草縣政府領導同志...
北京七彩大川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簡稱七彩培訓,是一家從事體驗式培訓(拓展培訓)、企業管理咨詢策劃、各類會議服務以及青少年成長培訓的專業公司,是國內知名的服務于企事...
-
中國警察網以公安報道、涉警業務的權威、準確、及時為特色,逐步形成了服務公安民警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條報道、傳播的新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駐天津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主要職責是監督檢查有關部門和單位執行國家財稅政策、法規的情況;反映中央財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問題;提出加強中央財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