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縣古稱道州,歷史上與衡州(今衡陽)、郴州、永州并稱“湘南四州”。遠在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人類活動。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立縣制,歷為郡、州治所在地,其間1500多年為郡、州、府所在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營浦縣,隸長沙郡,為道縣建縣之始,因縣治位于營水之濱而得名。漢元鼎六年(前111)隸零陵郡。三國時吳寶鼎元年(266)置營陽郡,郡治在營浦。
梁天監十四年(515),改營陽郡為永陽郡,營浦郡為郡治。
隋開皇九年(589),改零陵郡為永州,廢永陽郡,并營浦、謝沐二縣為永陽縣,隸永州。大業三年(607),復改永州為零陵郡,永陽隸之。
唐武德四年(621),以零陵郡之營道、永陽二縣置營州,改永陽縣為營道縣(原營道縣改唐興縣)。次年,改州為南營州。貞觀八年(633),改名道州。貞觀十七年,廢道州,營道改屬永州。上元二年(675),復置道州,統五縣,營道屬之。天寶元年(742),改州為道州江華郡,改縣為宏道。乾元元年(758),廢郡名,復稱道州。[1]
五代十國時期,道州仍轄五縣,宏道為州治。宋建隆三年(962),改宏道縣為營道縣。兩宋時期,道州轄四縣:營道、江華、永明、寧遠。
元至元十三年(1276),道州置安撫司,次年改為道州路,置總管府。營道縣屬湖廣行省湖南道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改道州路為道州府,營道為府治。九年,復改為道州,以州治營道縣省入,轄寧遠、江華、永明三縣。崇禎十二年(1639),析寧遠縣新田堡置新田縣,并隸道州。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一直專注于地震孕育與發生機制、地震災害預測與工程應用領域的研究,牽頭承擔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建設工作。
-
中國紅十字會的職責,組織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執行《中國紅十字會章程》,指導地方紅十字會分會開展全國性活動,推動中國紅十字會各項工作的開展。
-
SPSP是世界上最大的社會和個性心理學家組織,提供教育活動、網絡機會、資源、科學資助等,致力于推動社會心理學和人格心理學的科學、教學和應用。
中國國民黨**委員會中央委員會簡稱民革,主要提供最新中央要聞、地方要聞、高層動態、參政議政、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