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故郡,仁者安仁。”
安仁縣位于湖南省東南部,郴州最北端,東界茶陵、炎陵,南鄰資興、永興,西連耒陽、衡陽,北接衡東、攸縣,素有“八縣通衢”之稱。全縣轄6鎮15鄉,總面積1478平方公里,總人口43萬,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溫怡適人。
這是一方沃土,物產富饒,人杰地靈。安仁境內稻、茶、煙、食用菌、中草藥等資源豐富,冠有全國糧食主產縣、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中國食用菌之鄉稱謂,是郴州的“糧倉”。神農嘗百草,靈藥在安仁,被譽為“南國藥都”。縣域人才輩出,涌現了“將軍書法家”唐天際、“東方神雕”周輕鼎、“畫壇一絕”東方人、“陶藝泰斗”周國楨、“體操王子”李小鵬、軍旅歌手劉一楨、三一總裁唐修國等一大批著名人物。
這里農耕傳統深遠,“趕分社”、“琢雞婆”等習俗傳承千年,神農文化淵源流長,春分藥王節、油菜花節、陶藝交流節特色分明。這里風景秀麗,生態良好,有“山川甲衡湘”之稱,是旅游度假、休閑養生、逸情雅志的理想之地。這里民風淳樸,和諧安寧,歷年來為郴州乃至全省刑事案件發案率最低的縣之一,2011年上半年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民意調查安仁排郴州市第一位、全省第四位。
安仁從招商引資抓起,縣委、縣政府以推進新型工業化為核心,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著力營造安仁投資低成本“洼地效應”,最大程度地使外來投資者得到較高的回報率。近年來承接產業轉移成效明顯,縣工業園區落地40多個年產值在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其中不乏三一集團、臺達電子、溫氏集團等全國知名企業,總投資額在數十億以上。安仁從基礎工作抓起,投資過百億元的14大城市節點工程全面鋪開,城市美了,縣城大街小巷全面改造,綠化、美化、亮化,城市管理長效機制逐步形成,街道清潔衛生;道路通了,縣內省道212線、320線、316線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到郴州90分鐘,到長沙2個小時, 40分鐘內可到達武廣高速衡陽東站和在建的衡陽云集機場。衡茶吉鐵路經過我縣并設站,已納入省規劃的茶安耒常高速公路也途經安仁,將為安仁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活力。安仁從干部作風抓起,安仁已經習慣了“6+1”——周一到周六保證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一定保證。“要辦事,隨時找得到人。”這不僅是領導對干部的要求,更是群眾和客商的評價。安仁民主選拔干部,縣發改局局長、縣商務局局長等8個科局一把手公開競職, 56個科局157名副職競聘上崗,全縣形成了勤奮開拓的縣班子加干事創業的干部隊伍的組織機制,創建了想干事、能干事、好共事、干得成事的工作氛圍,也培養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2010年來全縣單項工作全市排名第一的有31項。
安仁只是剛剛起步,發展任重道遠。隨著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兩型”社會建設改革試驗區的設立和“先行先試34條”的貫徹落實,安仁縣正朝著實現區域性崛起的目標激進。“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安仁正在迎頭趕上,全縣上下繼續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對接珠三角,融入長株潭,建設湘東南區域中心”的戰略定位,突出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示范縣,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縣、知名文化旅游縣、生態環境宜居縣和區域性現代服務中心縣”五張名片,加快改革創新,加大開放步伐,以項目建設為主抓手,以爭資立項、招商引資為著力點,以加強黨的建設為保障,以“一年打基礎、兩年初見效、三年大變樣”的氣魄和節奏、以“用天下人才建設安仁,引天下錢財發展安仁”的胸襟推動發展,認真實施分三步走戰略部署:第一步,到2012年,安仁縣域綜合經濟實力進入全市前矛和湘東南區域縣市區第一方陣;第二步,到2015年,“湘東南區域中心”初具雛形;第三步,到“十三五”規劃完成時,基本形成“湘東南區域中心”新格局,努力開創安仁科學跨越發展新局面。我們堅信,有了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有了全縣人民同心同德的奮力拼搏,安仁發展勢頭會更足,發展速度會更快,人民生活會更美好。
中國連云港是連云港市人民政府官方門戶網站,包括走進港城、信息公開、政務服務、互動交流、專題專欄和數據服務等欄目。
中國牡丹江政府門戶網站專注于為牡丹江市人民政府提供對外發布最新國務院信息、黑龍江要聞、政務服務、牡丹江市政府信息公開等。
溫州教育網作為我市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行政部門面向社會的窗口,是公眾與政府教育部門互動的渠道,對于對促進教育政務公開,改進教育公共服務,提高教育行...
湛江吳川政府的工作職責包括檢查督促市政府各項決議、決定、重要工作部署以及市政府領導重要批示的貫徹執行情況,并向市政府領導報告。處理報送市政府和市政府辦公室的文電...
大同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專業為大同市人民政府在互聯網上發布政府信息、大同市要聞,同時提供政務服務、網上辦事、政民互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