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縣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臨黃河,與省會鄭州隔河相望。縣域版圖面積805平方公里,轄4鎮7鄉4個街道辦事處,347個行政村,總人口74萬。武陟,因武王伐紂在此興起而得名,陟”即登高、興起之意。
武陟歷史文化悠久。夏屬冀州,春秋置懷縣,秦易名武德,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武陟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境內有黃河故宮——嘉應觀、五代古塔妙樂寺、明清佛道合一建筑千佛閣、祈雨勝地青龍宮、商村遺址等5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董永傳說、二股弦、四大懷藥種植與炮制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女媧補天、武王伐紂、雍正治河等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就發生在這里。“竹林七賢”中的山濤、向秀,明代禮部尚書何塘,清代名人毛昶熙等歷史名人的故里都在武陟,是旅游度假、休閑娛樂的寶地。
武陟交通區位獨特。地處中原經濟區核心區,位于鄭州、焦作、新鄉、洛陽、晉城五城市輻射中心,是晉煤外運的咽喉要道。縣城距鄭州市區35公里,到鄭州國際機場僅需40分鐘。京廣鐵路穿境而過,武陟火車站更名為焦作東站。鄭焦晉、濟焦新、鄭云3條高速貫穿全境,鄭常線、獲軹線、斗武線、新斗武支線4條國道交匯于縣城,武惠、武滎兩座黃河浮橋與鄭州相連,隨著武西高速桃花峪黃河大橋竣工通車、鄭焦城際鐵路建成運營,武陟正式進入鄭州“一刻鐘經濟圈”,交通區位優勢更加凸顯。
武陟物產資源豐富。盛產優質小麥、玉米、水稻、花生等,是“四大懷藥”的原產地,“武陟油茶”遠銷海外,“武陟大米”通過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全縣擁有優質糧種植基地61萬畝、四“大懷藥”種植基地10萬畝、工業原料林基地16萬畝。勞動力資源豐富,全縣剩余勞動力20余萬人,年高中和職業學校畢業生8000余人,引進的本科院校——黃河交通學院可容納學生1.2萬人。能源供應充足,網電、自發電兼備,擁有6座110千伏、2座220千伏變電站和3個自備發電廠。國家西氣東輸工程日可供天然氣10萬立方米。黃河、沁河為武陟帶來了充沛的地表水資源,有效補充了地下水,儲量達35億立方米。
武陟產業特色鮮明。初步形成了以造紙、食品、生物醫藥、裝備制造四大支柱產業為主,包括專用汽車、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低碳等新興產業的工業體系。培育了一批全省、全國有影響的骨干企業。江河紙業公司無碳復寫紙年產量居全國第一位,華康化工公司木糖年產量居全國第二位,長江制動器公司制動器年產量居全國第二位,斯美特食品公司方便面年產量居全國第三位。
-
1991年6月,中央決定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下設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是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的辦事機構,它的主...
中國蠡縣
深圳市注冊會計師協會創建于1991年,最高權力機構為會員大會,理事會是會員大會的執行機構。
-
承擔通信建設項目設備成套工作;指導省內通信建設項目設備成套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承擔通信建設類的省級政府采購項目需求的落實、采購文件的編制、采購過程的實施、評標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