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市位于山西中南部,地處臨汾、晉中盆地交界,地跨東徑111°43′,北緯36°34′,東倚太岳山,與沁源縣、古縣毗鄰;西跨汾河,與汾西縣接壤;北籍韓信嶺,和靈石縣交界,南扼白壁關,同洪洞縣相連。
霍州市交通以鐵路和公路為主,交通十分便利。南同蒲鐵路和正在建設中的大同——西安高速客運專線貫穿南北;大同——運城和即將開工的霍州——永和關高速公路在境內相交,霍侯一級公路、108國道連通南北,霍沁、桃臨公路縱貫東西,形成了一個以市區為中心,以鐵路和國、省道為主線,市、鄉、村公路支線輻射周邊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霍州市市域總面積765平方公里,共有3鄉4鎮5個街道辦事處,199個行政村、34個居委會。3個鄉分別是師莊鄉、三教鄉、陶唐峪鄉。4個鎮分別是辛置鎮、白龍鎮、大張鎮、李曹鎮。5個街道辦事處分別是南環辦、鼓樓辦、開元辦、北環辦、退沙辦。其中師莊鄉轄43個行政村,三教鄉轄37個行政村,陶唐峪鄉轄27個行政村,辛置鎮轄20個行政村,白龍鎮轄14個行政村,大張鎮轄14個行政村,李曹鎮轄35個行政村,南環辦轄8個行政村,鼓樓辦轄4個行政村,開元辦轄4個行政村,北環辦轄6個行政村,退沙辦轄8個行政村。
霍州市地處霍山背斜和呂梁隆折帶之間,地層出露較為完整。受地層地質影響,境內四周環山,中間低洼,山高塬闊,丘陵起伏,山谷梁峁、臺塬階地、溝堰河灘俱全。總地勢東高西低,海拔516米至2504.3米。東部與北部邊境為霍山成弓形環抱,山勢險峻,老爺頂海拔標高2343.8m,是太岳山的主峰。全境東西長40km,南北寬30km,總面積765km2。其中平原面積238km2,丘陵面積294km2,山地面積233km2。
霍州市地處溫帶緯度,四季變化分明,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年平均氣溫12.2℃,年降水量為437.3mm,年日照時數2265.1小時,全年無霜期日數235天。
霍州市礦產資源豐富,截止目前境內發現的礦產資源共計23種,其中有金屬礦產4種,即鐵、銅、鋁、金。非金屬礦產19種,即石灰巖、白云巖、石膏、耐火粘土、磷、硅線石、高嶺石粘土巖、偉晶巖(長石、石英)、石英砂、重晶石、石墨、花崗石、紫砂、陶土、硫鐵礦、水源粘土和磚瓦粘土、砂和礫石、稀土礦產、能源礦產煤、礦泉水。經普查而探明的地質儲量石英砂為1.7億噸,煤保有儲量為17.35億噸。
全市地表水3.29億立方米,其中排入汾河2.78億立方米,全市可利用的水資源0.39億立方米,占總水量的11.79%。地下水貯量1.3億立方米,其中開采貯量0.9億立方米,已開采0.43億立方米,占可開采量的47.7%,待開發的0.47億立方米。合計全市水資源4.59億立方米。
全市境內共有大小河流32條。汾河是境內最大河流,長30公里,年平均流徑量1.2億立方米。其它均為季節性河流。擁有山西省第二大泉源——郭莊泉,平均流量達7立方/秒。沿東部霍山山峪尚有百多條山間小溪流出,因霍山山區降雨量較充裕,植被覆蓋較好,長年基流不斷。
霍州歷史悠久,文化、自然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全市共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6處,其中國保單位4處(霍州署、媧皇廟、觀音廟、霍窯遺址)、省保單位3處(鼓樓、祝圣寺、韓壁遺址),最著名的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州級署衙——霍州署和被譽為“天然大氧吧”、“生物多樣性寶庫”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七里峪。
人民代表網是人民代表報社的門戶網站。自2001年開通以來,開設視頻新聞,開通了網絡直播功能,對全國及部分省、市、自治區做了專題報道和同步直播。
-
襄陽襄州網是由中共襄陽市襄州區委、襄州區人民政府主辦,襄州區新聞中心承辦的全區唯一一家合法發布新聞的權威網站,是跨越報紙、廣播、電視年代的第四媒體,擔負著宣傳襄...
中國紅絲帶網始于2002年建立的“艾滋孤兒救助論壇”,是由各地紅絲帶志愿者自發建立的公益平臺。長期開展艾滋病防治及受艾滋病影響兒童關懷活動,首創AIDS孤兒網絡...
交通安全服務管理平臺是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為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加強社會管理,提升公安交通管理便民、利民、惠民 水平,建立的官方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美國物理聯合會成立于1931年,簡稱AIP,專注于為你提供有關物理及相關科學的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