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縣地處呂梁山脈南端西麓,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轄4鎮5鄉、93個行政村,總人口10.8萬,其中農業人口8.5萬。2011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37億元,財政總收入14.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8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75元。先后榮膺“全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試點縣”、“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科技進步縣”、“全國科普示范縣”、“全省新農村建設先進縣”、“全省人口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和上海大世界基尼斯“壘石坑填土植樹數量最多縣”等榮譽稱號。
蒲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境內的薛關鎮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遠在1.2萬年以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相傳唐堯時期,堯的老師蒲伊子曾隱居于此,為堯講道,縣名由此而來。《呂梁英雄傳》的作者西戎和原國家計委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云都是蒲縣人。
蒲縣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素有“晉西鎖鑰”之稱,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等西山幾縣乃至呂梁市的石樓、交口等縣的門戶,臨午一級公路貫穿全境,40分鐘可通達臨汾市區。隨著中南部鐵路及以縣城為中心的兩條南北高速引線的開工建設,蒲縣將成為西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最大的煤焦集散地,區位優勢將得到進一步發揮。
蒲縣資源富集,開發前景廣闊。主要礦產資源有煤、鐵、鋁礬土、油母頁巖、石灰石等20余種,尤以煤炭為最,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90%以上,地質儲量約108.73億噸。現主采2#煤,煤質為肥氣煤、1/3焦煤、肥煤,屬特低灰、特低硫、高Y值的世界稀有優質煤種。全縣土地總面積226.9萬畝,其中耕地34.5萬畝,林地146萬畝,基本農田25.7萬畝。農產品種類較多,以玉米、馬鈴薯、蔬菜為主,小雜糧有莜麥、蕎麥、豆類等,干鮮果以核桃、蘋果為主。
蒲縣環境優美,宜商宜居宜業。境內旅游資源豐富獨特,現有各類文物保護單位108處。自然景觀有五鹿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梅洞山天然林保護區,人文景觀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柏山東岳廟、真武祠、段云書藝館、蒲子文化宮等。全縣森林覆蓋率42.5%,城鎮化率38%,縣城海拔960米,是臨汾市海拔最高的縣城,平均氣溫比堯都區低3-5℃,是度假避暑的好地方。
中國數據分析行業網主要由中國商業聯合會數據分析專業委員會所主辦,平臺為你發布最新新聞公告、行業熱點、案例分析、技術熱點、數據分析人才庫等各方面內容。
-
靈武市人民政府
-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簡稱“國研網”)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北京國研網信息有限公司承辦,創建于1998年3月,并于2002年7月31日正式通過ISO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