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歷史文化悠久,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建縣,因泃河、洳河、鮑邱河三條河流經縣域而得名。清康熙年間,曾在三河燕郊建造行宮,為京東首驛,三河遂有“天子腳下、御駕行宮”的美稱。
三河區位優勢明顯,地處首都東大門,西距天安門30公里、南距天津125公里、東到唐山121公里,“半小時能上天、1小時可下海”是對三河區位的生動寫照。
縣境位于石家莊北偏東315公里處,為燕山余脈前的沖積平原,境內山水相依、沃野相連。幅員面積634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61.8萬,轄10個鎮、5個園區、4個街道、395個村街。1993年撤縣設市,2005年被確定為全省首批擴權縣,綜合經濟實力連續躋身“全國百強”、“河北十強”。
近年來,三河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戰略部署,以“建設繁榮幸福新三河”為統攬,大力弘揚“揚正氣、比奉獻、創一流”的工作主基調,認真踐行“愛家國、納百川、敢擔當、為人先”的新時期三河精神,開拓進取、克難攻堅、真抓實干,市域經濟實力、活力、競爭力顯著增強。2014年,三河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82.1億元,增長8.4%。全部財政收入完成93.2億元,增長12.6%,位居全省第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65.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7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4萬元,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788.7億元、779.4億元,增量分別達到136.2億元、141.8億元,七項指標均居全省縣級首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28.6億元,增長17.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83.7億元,增長8.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31.5億元,增長13.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7萬元,增長9.5%。今年以來,三河市將深入貫徹落實市委五屆五次全會精神,圍繞打造“西優、中強、東綠、南美”的空間發展格局,突出規劃引領、創新驅動、改革攻堅,優化空間布局,調整產業結構,立足科技進步,狠抓轉型升級,建設民生高地,加強法治建設,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中跨越爭先,努力建設“創新示范、高端支撐、綠色田園、和諧平安”的繁榮幸福新三河。今年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力爭增長1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0%以上,力爭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節能減排和大氣污染防治完成上級下達的目標任務。
一、園區經濟快速增長。“五大園區”經濟總量占全市70%以上,財政貢獻占80%以上。其中:國家級園區2個,分別是燕郊高新區和農業園區;省級園區3個,分別是工業新區、新興產業園區和經濟開發區。燕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2年,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河北省政府批準建立。1999年,被省政府批準設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2010年,經國務院批準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園區面積50平方公里,是京東地區最富發展實力、發展魅力、發展活力的現代化經濟新區。建區以來,共引進中外項目近千個,項目總投資達千億元,吸引了來自美國、意大利、加拿大、德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以及港、澳、臺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優秀企業前來投資。河北三河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成立于1999年,2010年被科技部等六部委正式批準為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2011年被農業部認定為第一批76個“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之一。園區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重點發展觀光體驗休閑農業、高科技研發示范農業等生態友好型高端產業。現入駐企業30家,其中三河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家,形成了“畜牧、花木、蔬菜、農產品加工、旅游觀光”五大主導產業。2014年,園區主營業務收入195.5億元,引進外資1100萬美元。為提高科技支撐能力,與中國科學院老專家技術中心開展了合作,成立了中國科學院老專家技術中心三河工作站,促進研企合作。省級工業新區。2006年開始籌建,2011年經河北省政府批準為省級工業聚集區。規劃面積21.6平方公里,建成面積4.825平方公里。入區企業76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6家。初步形成了“新材料業、裝備制造業、食品加工業”三大主導產業。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30.6億元。現在,正在重點建設總投資3.15億元的精工園項目,該項目為“區中園”建設模式,德國萊尼集團汽車線束生產、北京普洛林克污水處理設備生產等5家企業已入駐。省級新興產業園區。是2011年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發展環首都戰略新興產業的14個省級開發區之一,總規劃面積48.67平方公里。功能定位為高端服務引領,功能復合的產業基地;科研商務聚集,創新發展的智能園區;藍綠交融共生,宜居宜業的生態綠谷。目前,園區主要運作中國燕郊物流城項目,總占地10平方公里,建設單位是香港勝記倉集團,總投資約800億元人民幣,建設期限為10年。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帶來30萬個以上的就業崗位,實現年利稅總額300億元以上,將成為京津冀一體化的重要戰略支點、國際化開放的商品交易平臺、國際現代物流中轉平臺、現代商業模式創新平臺。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近4億元。省級經濟開發區。2008年籌建,2011年經省政府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是廊坊唯一的山區,面積78平方公里,現在主要生產建材石料。今后,將積極引導傳統建材業轉型升級,以先進裝備制造、新型建材、現代農業、生態休閑文化等產業為依托,著力打造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園區。目前,就廢棄礦山修復、建設文化旅游城項目,已與恒大地產集團天津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簽訂了《三河世紀文化旅游城項目投資合作框架協議》。此外,三河市還正在建設全國首家公務機場,將把北京地區的公務飛行和私人飛行業務剝離出來、搬到三河。項目總投資11億元,占地面積3000畝。這個項目是2011年開始謀劃,2013年9月,河北省發改委對《河北三河通航機場(臨時起降點)預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了批復,2013年12月,完成了三河京郊機場股份有限公司注冊。今年內,力爭完成可研報告報批前期手續、規劃編制、土地報批和遷改工程。
二、產業逐步向高端邁進。全市三次產業比為6.8:56.9:36.3,初步形成了高新技術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跟進、傳統產業做強的產業發展格局。以電子信息、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占據主導,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手寫板生產基地和國內規模最大的優質單晶硅硅片加工中心、最大的PS版生產基地、中藥水針劑生產基地、人用狂犬疫苗生產基地,漢王制造、中興通訊、世維通、有研總院等一大批高新技術產業項目相繼落戶,燕郊創業中心累計孵化中小企業244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92家,全市經過認證的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2家,有科研機構的達45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3.5%。以休閑旅游、現代物流、健康產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異軍突起,域內擁有3個高爾夫球場、9家星級酒店,4家數字影院(放映廳達到20個),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蘇寧電器、國美電器、沃爾瑪、樂天瑪特、集美家居等大型連鎖業態進駐三河,成功(中國)大廣場、港中旅燕郊海泉灣休閑度假區、燕達醫療健康城、匯福國際健康中心、燕郊空港物流園、京東福成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等投資30億元以上現代服務業項目加速集聚。以特色種植、食品加工為代表的現代農業蓬勃發展,福成養牛、華夏畜牧、鑫興肉類等22家企業先后通過HACCP、ISO9001、無公害畜產品產地和產品等標準化認證,擁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5家,其中,匯福糧油集團是亞洲最大的糧油加工企業,福成、匯福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率保持在70%以上。以古建磚瓦和水泥礦粉為代表的落后產能被大量淘汰。徹底取締了域內所有的共169座燒制仿古建筑磚瓦的馬蹄土窯;對所有水泥企業進行關停拆除,目前除1家升級改造保留生產能力外,其余23家全部實現拆除;另外,取締了所有再生造紙企業、鋼廠和電鍍廠。共淘汰產能1700余萬噸。
三、城鄉建設快速推進。在縣城建設上,以“五城同創”(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環保模范城市、園林城市和全國雙擁模范城市、文明城市)為抓手,3年來,財政累計投入57億元,扎實推進了230多項重點工程建設。建成了居于全省一流水平的市文化中心,實施了102國道綜合改造提升、燕郊城市西立面亮化、潮白河上游生態補水工程等改造提升工程,啟動了中國社科院考古基地、世界華人收藏博物館、航天博物館、市體育中心等標志性文體設施建設,建設了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熱力廠、水廠等一批基礎設施,推進了幸福渠和潮白河左岸21.5公里綠道綠廊建設,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東、西市區建成區面積分別達到22平方公里、5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60.6%。在農村建設上,高標準完成了42個省級新民居示范村、15個省級幸福鄉村示范村、10個“民生精品村”建設,扎實推進了72個基層建設年活動幫扶村街建設,穩妥實施了8個村的城中村改造工作,部署開展了“民生示范村”和“民生示范區”工作。2014年,我市被評為“河北省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市”。
四、京津冀協同發展初見成效。成功引進北京供電、供水、供熱系統和13萬門固話裝機容量、10條公交線路等基礎上,大力運作交通和醫療對接。侯譚線東延與天津寶平公路對接,道路建設已完成、跨泃河大橋即將開工;侯譚線(張莊大橋東側)北延與薊縣“一線穿”對接三河段道路已完成;京秦高速與北京東六環對接、與薊縣對接項目建議書已獲批準;密涿高速公路與京秦高速對接已進場施工;燕郊北外環西延與通州徐尹路對接跨潮白河大橋前期手續全部完成;燕郊西出口與通燕高速對接改建方案通過專家組論證。燕達醫院與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天壇醫院建立了合作關系,已被納入北京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正在推進異地即時結算;我市120急救指揮中心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總醫院正式簽訂開通綠色通道的協議。
五、生態環境不斷優化。長期開展嚴厲打擊盜采盜運礦產資源、超限超載和平原粉石等非法行為專項行動,重點控制揚塵污染;國華三河電廠1號2號機組脫硫脫硝改造工程已實現預期目標,成為全國唯一一家煙囪不冒煙的“近零排放”電廠;全市55臺工業鍋爐、12臺茶浴爐、208家飯店(食堂)油煙凈化設施、46家企業油氣回收裝置已完成改造,潔凈型煤配送中心建成投產,實施了市熱力總公司熱力系統升級改造、市區城中村和平房家屬院冬季采暖“煤改氣”工程,煤煙污染大幅下降;大規模開展植樹造林,重點實施綠道綠廊、節點、公園綠地、封山育林等工程,去年造林7萬多畝,林木覆蓋率達到了32%;在環衛方面,城區和各鎮都成立了環衛公司,垃圾日產日清,主要路段清掃保潔18小時以上,城鄉面貌明顯改善。去年空氣達標天數153天,同比增加21天,重污染天氣減少12天。
六、民生狀況持續改善。按照“覆蓋城鄉、終生保障、全民普惠、和諧幸福”的原則,近三年來,累計投入50多億元,辦成了一大批群眾期盼的好事實事。在“學有所教”方面,共有中小學校125所,其中職教中心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普通高中3所、初中1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市直小學3所、幼小一體化學校58所、特教學校1所、幼兒園44所,在校生9.1萬人,教職工7900人;擁有燕京理工學院、華北科技學院、廊坊燕京職業技術學院等9所高校,在校生8.2萬人;逐步免除普通高中學生學費、住宿費、取暖費和學前一年教育保育費等費用,力爭率先在全省實現13年免費教育;全市所有農村中小學校已達到省級一類配備標準,被命名為“全國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在“勞有所得”方面,采取政府出資安排公益性崗位、組織大型招聘會、發放社會保險補助等措施,進一步擴大就業;逐年提高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和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確保企業職工收入穩步增長;實施了“萬人大培訓”計劃,累計對農村剩余勞動力、失地農民、退伍軍人、初高中畢業未升學青年、殘疾人員、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等群體免費培訓3.3萬人次,讓每個勞動者都有一技之長。在“病有所醫”方面,全市擁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713家,其中三級醫院2家、二級醫院7家、衛生院10家,其它醫療衛生機構694家,每千人口擁有床位8.13張、醫師3.67人、注冊護師2.84人;新農合人均籌資水平提高到610元,達到全省最高水平;按照每所30萬元、面積120平方米的標準完成了303所村衛生室高標準建設;每年招聘50名醫學類大中專畢業生,享受財政開支,固定服務年限,免費為群眾服務,150名“大學生村醫”經過培訓已正式上崗;在全國首創建立了慢性腎病患者免費透析政策,累計為390名群眾減免費用2900萬元;建立了全國縣級規模最大(1.2億元)的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基金,累計救助742人次,發放救助金3000萬元。在“老有所養”方面,建成4所中心敬老院,2所通過廊坊市三星級敬老院驗收,五保供養金全部納入財政預算,五保集中供養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6500元、分散供養標準提高到6000元,居于全省最高水平,為9900位80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補貼1042萬元。在“困有所助”方面,不斷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城鄉低保金人均月補差分別達到650元、510元,位居全省前列;為城鄉低保戶每年每戶分別發放取暖補助1000元、500元。在“‘閑’有所樂”方面,投資2400萬元建成了4個鎮級綜合文體活動中心,全市所有村街均已建成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點,率先在全省實現“全覆蓋”,所有村街建立了“農家書屋”,145個村街開通了有線電視,205個村街安裝了健身路徑。在“行有所暢”方面,實施了總投資6億元的“農村道路三年改造提升工程”,已完成道路271條557公里,實現了“村村通高標準柏油路”的目標;全市公路總里程達1157公里,公路密度達到1.8公里/平方公里;投入3431萬元,購置了90輛新能源公交車,建設了5條公交干線和2條公交支線和246個公交站點,東市區公共交通基本實現全覆蓋,人民日報、河北日報等國家和省市媒體進行了報道。在“貌有所變”方面,啟動了農村集中供水試點工程,總投資1.8億元的新集水廠正式竣工通水,24個村街實現了集中供水;大力開展了“整潔城鄉”活動,所有村街實現了“村收集、鎮運轉、市處理”的垃圾集中處理模式;發放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專項補助資金2.8億元,支持和引導村級組織為廣大人民群眾興辦了一大批實事。在“住有所居”方面,扎實推進以廉租住房、經濟適用房、限價商品房、公共租賃住房為主要內容的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已累計發放廉租住房補貼462萬元,改造棚戶區1060戶,累計為1936戶農村貧困戶、優撫對象、貧困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新建或改建房屋4784間。在“安有所保”方面,深入開展“平安三河”創建活動,完善了以市指揮中心為中樞、巡特警為骨干、其他各警種密切配合、保安巡邏隊等群防群治力量為補充的動態化、立體式治安巡防體系,持續開展嚴打整治專項行動,始終保持對犯罪分子的高壓態勢,全面強化社會面控制。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是中國紅十字總會發起并主管、經民政部登記注冊的具有**法人地位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其宗旨是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致力于改善人的生存與...
-
交城縣位于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西緣,呂梁山中段東麓。介于東經111°24′至112°17′,北緯37°28′至37°54′之間。東與清徐縣,南與文水縣接壤,西與...
-
大鵬新區政府在線主要由深圳市大鵬新區綜合辦公室主辦,主要提供政務信息公開、網上服務、互動交流等綜合服務。
海珠區公眾信息的職能包括檢查督促區政府各項決議、決定、重要工作部署、現場辦公會議以及區政府領導重要批示的貫徹執行,并向區政府領導報告落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