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縣政府門戶網是岳陽縣當地政府性網站,內容包括:岳陽縣招商、旅游、經濟、新聞等,具體機關有:中共岳陽縣委、岳陽縣人大常委會、岳陽縣人民政府、政協岳陽縣委員會,為岳陽縣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一切為岳陽縣人民服務,為岳陽縣人民的明天會更好,努力。
歷史文化
1983年7月恢復縣建制,縣城由岳陽市區遷至榮家灣。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浩淼八百里,積淀了“先憂后樂、上下求索”的岳陽精神,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商周古遺址、鹿角古窯、凌云塔等賦予了岳陽縣獨特的文化魅力。宋朝抗金名將牛皋、明朝尚書方鈍等社會名流和劉士奇、王震等革命先輩在這里留下了光輝足跡與千古佳話,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毛致用出生于此并在此工作多年,培育了“載人深潛英雄”付文韜、亞運會皮劃艇冠軍胡明海等一批杰出英才。[1]
交通便利
毗鄰岳陽市區,縣城離市區23.6公里,距湖南省會長沙100多公里、湖北省會武漢200公里,通勤半徑均在2個小時以內,是武漢、長株潭、成渝三大綜合改革實驗區和“長三角”、“泛珠三角”兩大經濟圈的重要節點和交通循環次中心。京珠高速、岳望高速、107國道、京廣鐵路、武廣客運專線、岳榮新一級公路穿境而過,岳陽港鹿角作業區2000噸級(兼顧3000噸級)貨運碼頭正在建設之中,便利快捷的水陸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物產資源
“魚米之鄉”風情濃郁,生態環境保護良好,境內山清水秀,風光樸茂。洞庭湖的主體湖東洞庭湖水域面積1328平方公里,全部在岳陽縣。有南方紅豆杉、銀杏等古生代或中生代遺留下來的殘存種,有白鶴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中外專家譽為“拯救世界瀕危物種的重要希望地”和“野生動物的天堂”。有釩礦、稀土、高嶺土、獨居石等礦產資源30余種,有得天獨厚的砂石、魚類、蘆葦、野生藜蒿和豐富的糧食、棉、生豬、水果、楠竹、蔬菜、茶葉、水產、藥材等資源,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生豬百強縣、全國水產品生產重點縣、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和全省楠竹基地示范縣。
縣生態工業園、建材工業園、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全國第16家、湖南省唯一一家)“三園”發展格局已經形成,生物醫藥、建材、機械制造、農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初步形成,有湖南科倫、中糧米業、天欣科技等規模工業企業156家。糧食生產實現十連增,種糧面積137萬畝以上,生產總量穩定在11.6億斤左右。積極推進一產“接二連三”,加大農業品牌創建力度,重點扶持無公害蔬菜、鴿業、優質葡萄、紅薯粉、土雞、黃顙魚六大優勢農業品牌做大做強,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10家,入社農戶2.6萬戶。有中糧集團“福臨門”、 唐人神“駱駝牌”、天欣科技“同喜及圖”3個中國馳名商標,“湘”牌扇、“洞庭春”茶、“洞庭湖”米等12個湖南著名商標和16個湖南名牌產品,形成了米業、茶業、竹業、紙業、色素、食用油等多種農副產品生產加工體系。茶葉、優質水稻基地被列為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28個農產品被列為全國無公害農產品。“天下第一村”、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張谷英村成為國家AAAA級景區,榮獲“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村莊名片”等稱號;國家森林公園、道教圣地大云山成為國家AAA級景區,“三戰三捷”摩崖石刻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地球之腎”的東洞庭湖成為全國首批列入世界濕地名錄的七大濕地之一。年接待游客100多萬人次,是長株潭、武漢、荊州周邊客源地3小時旅游經濟圈重要旅游線路之一。
-
陜西省工商局的主要職責,負責市場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的有關工作,貫徹執行國家關于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負責起草全省有關工商行政管理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和政...
-
-
長沙高新區網站為我們及時提供高新區的政務、經濟信息,讓人們可以具體了解長沙高新區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