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同安區政府網作為同安區網絡服務平臺,主要提供同安要聞、省政府信息、政務公開信息、互動交流、辦事服務等資訊內容。
同安區境,商代屬揚州地,周代為七閩地,春秋戰國時屬越地,秦屬閩中郡。西漢初屬閩越國,元封元年(前110年)屬會稽郡。東漢屬閩侯官縣地,三國時屬建安郡東安縣。晉太康三年(282年)析東安縣置同安縣,當年即廢,屬晉安縣。隋開皇九年(589年)屬南安縣。唐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4鄉置大同場,為同安縣之前身。五代后唐長興四年(933年)正式升場置縣,轄3鄉11里,包括前廈門市、同安縣、金門縣及龍海市一部分。元,改里為都,共3鄉44都。明初,恢復里,又增設在坊里(縣城區),轄2隅,共3鄉12里2隅44都。成化初,都下設圖,共3鄉12里2隅37都統53圖。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析民安、翔風2里及同禾里之五、六、七都置馬巷廳。光緒間行保甲制,改圖為保。清末民初,同安縣區劃建制層級為縣、鄉、里、都、保、甲6級。民國元年(1912年),裁馬巷廳復歸同安縣。民國3年1月,析大小嶝、金門島及嘉禾里置思明縣,次年再由思明縣析大小嶝、大小金門島置金門縣。民國3年,同安縣轄區3個鄉11個里27個都。民國36年,轄13個鄉鎮150個保2325個甲,保持至1949年9月同安解放。1953年11月,劃集美鄉歸廈門市。1957年3月,析灌口區錦宅、金山2個鄉劃歸龍溪縣;4月18日,再將灌口區其余12個鄉劃給廈門市,設廈門市郊區。1971年3月,劃南安縣大嶝公社及石井公社的蓮河、霞浯2個大隊歸屬同安縣。1997年5月撤縣設區。2003年9月,東部新圩、內厝、馬巷、新店、大嶝5個鎮和大帽山農場析出設立翔安區。同安縣轄域面積由解放初的1481平方公里,到1971年縮小為1078.55平方公里,到2003年減為657.59平方公里。同安縣的上級建制宋至清均屬泉州(路、府),民國初廢府,改隸于廈門道。民國17年,直隸于福建省。民國24年,改隸福建省第四專員公署至解放。解放后先后2次隸屬于晉江專區,1973年9月起隸屬于廈門市至今。
-
-
巴彥淖爾市教育網,巴彥淖爾市教育局,巴彥淖爾市教育局網站,巴市教育局,巴彥淖爾市教育信息中心
-
江陰全市有10個鎮、5個街道,243個行政村,94個社區(其中36個村居合一)。市政府設在澄江中路9號。全市常住人口163萬人,戶籍人口121.7萬人,人口出生...
-